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269页(2059字)
【概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大多持续数分钟以至数小时,最多在24h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多发生于50~70岁的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②发作突然,大多无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暂,通常在数分钟至1h左右,症状和体征在24h内完全消失;③恢复完全,一般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④常反复发作,多则1日数次,少则数年1次,每次发作均涉及相同的某动脉供应的脑功能区;⑤每次发作有确切的、特有的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前者以偏侧或单肢体轻瘫为常见,也可见失语;后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眩晕伴恶心、呕吐等,但很少有耳鸣。
2.实验室检查①可查到动脉硬化的一些佐证,如高血脂、高血糖;心脏扩大、主动脉增宽等。②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粘滞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脏排血功能不佳等。③机械性压迫的因素,如颈椎病、颅颈区畸形、颈肋等。④眼底动脉可发现微血栓。⑤脑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可找到脑血管供血不足的证据。
【治疗原则】
(1)急性发作者需卧床休息,头取自然位置,不要过伸过屈及左右旋转。
(2)病因治疗:调整血压,治疗心率失常,降低血脂及高粘滞血症,治疗糖尿病等。
(3)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治疗:常选用阿司匹林及低分子右旋糖酐,也可选用噻氯吡啶200~250mg,每日1~2次;病情较重者可给予肝素抗凝治疗。
(4)扩张血管治疗:可选用倍他司汀(培他啶)、曲克芦丁(维脑路通)等,也可选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西比灵)等。
(5)中医中药:活血化淤,通经活络。
(6)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补液方法】
(1)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10% GS3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6~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3)10% GS300ml,脉络宁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4)10% GS500ml,倍他司汀(培他啶)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5)10% GS200ml,胞二磷胆碱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注意事项】
上述液体可起到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等作用;一般低分子右旋糖酐1个疗程为10~14d,复方丹参和脉络宁20d为1个疗程(可任选一种或交替使用)。如患者仍不能控制发作,则可酌情给予扩血管药物治疗,如10% GS500ml,盐酸罂粟碱60~9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d为1个疗程。也可用10% GS300ml,国产降纤酶10单位或东菱克栓酶10单位,静脉滴注,以后隔日5单位,共用4次。
在实施补液中均可以每分钟40~50滴的速度进行,在1个疗程进行完后,如病情明显好转,应当继续以口服药物维持。在使用罂粟碱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血压情况,因为血压过低,可加重脑缺血,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在补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如TIA发作,24h后未见恢复,已有脑血栓形成倾向者,应改用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补液。
在补液的同时也应同时给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每日1次,双嘧达莫(潘生丁)50mg,每日3次,也可加用盐酸噻氯吡啶250mg,每日1~2次,,尼莫地平30mg、达纳康40mg每日3次,否则难以取得满意疗效。
未经治疗的TIA患者约1/3可发展为脑梗死,约1/3继续发作,另约1/3可自动缓解。颈动脉系统TIA的发作频率一般较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低,但发生脑梗死的机会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