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321页(1220字)

【概念】

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多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好发部位为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在病理形态上可表现为溃疡型和增生型,患者常有体弱、消瘦、午后低热、盗汗、食欲不振等结核病的全身症状。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本病多继发于肺结核。②腹部隐痛、钝痛,疼痛数天至数月。以脐周围或右下腹部为着,伴腹胀、恶心、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③低热、盗汗或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④右下腹部可触及肿块,有的全腹部可触及多个肿块或全腹触及一巨大肿块。

2.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浸润型结核或钙化灶。

(2)X线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

(3)纤维肠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可确诊。

3.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②红细胞沉降率。

【治疗原则】

肠结核主要采用内科抗结核治疗和支持疗法,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并发肠梗阻,急性肠穿孔,慢性肠穿孔形成局限性脓肿或肠外瘘,不能控制的肠道大出血。

【补液及治疗】

1.抗结核药物治疗 可作为内科疗法,术前、术后治疗,用异烟肼、链霉素加对氨基水杨酸钠,疗程为0.5~1.5年,并加强营养和休息。

2.术后补液

(1)10% GS500ml,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

(2)0.9% NS500ml,青霉素40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2次。

(3)甲硝唑液0.5g,静脉滴注,每日2次。(4)10% GS500ml,10%氯化钾15ml,维生素C2g,维生素B60.1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全量补液维持3d,3d后减量。

(2)如病史较长,患者一般状况差,应间断输血浆或白蛋白。

(3)术后应继续抗结核治疗,能进食后改为口服药。

上一篇:胃癌 下一篇: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