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感染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298页(2056字)
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 lovirus infection)是由人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组织内找到核内及胞浆内有包涵体的巨细胞为其病理特点。患儿体内多脏器受累,其中以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肺等脏器的损害为主。本病虽多呈隐性发病或亚临床型及潜伏感染,却是引起小儿致畸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优生优育。
【流行病学】
人是HCMV(人类巨细胞病毒)的惟一宿主。病毒携带者是最普遍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宿主咽部、唾液腺、尿液以及血液中。CMV感染后,病毒终生存于体内,时有活动。在传播途径中,围生期母婴传播是小儿CMV感染的重要途径。包括经胎盘感染,经宫颈逆行感染,经产道感染和产后水平感染,后者主要是经哺乳感染。婴儿以口腔及呼吸道以及从尿液排放病毒是造成本病在婴儿之间进行传播的重要方式。根据患儿获得感染的时间分为:①先天性感染指由CMV感染的母亲所生育的子女于出生后14d内(含14d)证实有CMV感染,是宫内感染所致。②围生期感染指由CMV感染的母亲所生育的子女于出生14d内没有CMV感染,而于生后第3~12周内证实有CMV感染,是婴儿于出生过程或吸吮母乳感染。③生后感染或获得性感染指婴儿在出生12周后发现CMV感染。
【临床表现】
1.先天性感染 为子宫内感染,使部分患儿出生时就有症状,如胎龄小样儿,小头畸形、黄疸、肝脾肿大、紫癜、脑积水等。幸存者留有耳聋、视神经萎缩、癫痫。智力障碍、瘫痪等后遗症。先天性感染还可造成流产、早产、死产。先天性感染多为全身性感染,过去所称的巨细胞包涵体病(CID)多属此类。
2.围生期感染 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如咳嗽(部分呈百日咳样)、气促、发绀、肺部啰音、呕 吐、腹泻、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以肺部症状为主的则称 CMV 性肺炎,以肝脏症状为主的则称CMV性肝炎。
3.生后感染 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表现为发热、乏力、游走性关节酸痛和肌痛、颈淋巴结炎、轻度肝炎和脾大,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多症。
【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
具有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从受检的材料(尿、血、唾液、乳汁、组织等)中分离出CMV。
2.在受检的组织细胞中见到典型的巨细胞包涵体(注意除外其他病毒感染)。
3.血清特异抗体检测
(1)血清抗CMV-IgG:①阳性结果表明CMV感染,6个月以内婴儿需除外胎传抗体。②从阴性转为阳性表明原发性感染。③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增高表明CMV 活动。④在严重免疫抑制者,可出现假阳性。
(2)血清抗 CMV-IgM:①阳性表明 CMV 活动,如同时检测抗CMV~IgG阳性,表明原发性感染。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产生IgM 能力较差,因此即使感染了 CMV,仍可出现假阴性。③注意类风湿因子等干扰,实验出现假阴性。
4.用特异的单克隆抗体从受检组织或细胞中检测到 CMV 抗原如IEA和(或)EA,前早期抗原和(或)早期抗原 L又称 CMV 抗原血症。
5.用分子杂交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从受检材料中检出 CMV-DNA特异片段,表明CMV感染(潜伏感染或活动性感染均可)。
【防治】
目前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无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加强支持治疗。可试用无环鸟苷、干扰素、病毒唑,CMV 免疫核糖核酸等抗病毒因子及中医中药治疗。现干扰素对 HCMV 感染的抑制效果不佳,并可导致较明显的抗药性。最近发现磷酸(PFA)对 HCMV 具有高度选择性,可抑制其增殖,用量每日150mg/kg,静脉滴注,副作用是易致肾损害。
本病即使治疗有效,亦难免留下后遗症。因此,预防感染特别重要。重点在于疫苗开发。目前疫苗尚未应用于临床。对于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可从唾液及尿中排出病毒,故应在新生儿室隔离。乳汁中排放病毒的母亲应避免哺乳。另外重视对供血员的血清学检查,筛选血清的血液是防止水平传播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