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香港手册

香港货币

书籍:香港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南人民出版社《香港手册》第93页(941字)

简称“港币”。香港的法定货币。香港货币自产生时起,经历了银本位制、英镑汇兑本位制、到今天的管理纸币本位制时期。19世纪,香港和中国内地一样,采用银本位制,以各种银两、银元、铜钱作为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英国割占香港后,于1842年3月宣布中国银元、铜钱以及墨西哥流入的鹰洋、西班牙流入的本洋等皆为法定通货。1844年底,英政府为了使香港币纸与英国相联系,实现殖民地货币制度标准化,宣布英镑为香港的法定货币。但由于香港居民不习惯使用英镑,港府不得不于1862年宣布取消英镑法定货币规定,改以银元为计算单位,并公布银本位制的法令。确定香港货币单位为元。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萧条,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英、日、美、法等国相继宣布放弃金本位制,中国政府也于1935年11月宣布放弃银本位制,采用管理通货制,并使香港货币与英镑挂钩。规定汇丰、渣打和有利3家银行为发钞银行。发钞银行要发行钞票时,必须以英镑换取外汇基金的“债务证明书”,作为发行钞票的依据。港币发行既有十足的英镑准备,又与英镑按固定汇率自由兑换,这种币制实际上是英镑汇兑本位制。战后英镑地位不稳,港币曾于1949年9月18日和1967年11月20日,先后两次随英镑贬值。1967年11月23日,港府宣布将港币升值10%,并以新汇率与英镑挂钩。这一行动造成外汇基金和银行体系的损失,港府遂于1968年6月与英国达成协议。香港将其官方英镑储备的一半投资于英政府所发行的一种以港元为计算单位、为期7年、总额不超过1.5亿镑的债券,债券到期前,英国政府以英镑偿还。这称为港元债券计划。它标志着香港在货币政策方面开始趋向独立,是香港货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2年6月23日,英国宣布英镑自由浮动后,港元对美元挂钩,放弃英镑汇兑本位,实行独立的管理纸币本位制。1973年后,由于美元不断贬值,为维持港元稳定,港府于1974年11月26日宣布再次实行港币汇率自由浮动。80年代初期,港币汇率不断下跌,1983年10月17日,港币再次与美元挂钩,实行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的价格固定为7.8港元等于1美元。港元的市场价格基本上围绕7.8港元兑1美元上下浮动,这使港币币值相对稳定。

上一篇:露天购物街 下一篇:香港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