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8页(770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哲学工作者于1953年开始改革外国哲学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外国哲学史课,讲授者在指导思想上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论辩证法,有意识地把哲学史的讲授当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在此期间,出版部门曾组织过欧洲古典哲学着作的翻译,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以及其他着名唯物主义者着作的翻译工作。这一阶段的外国哲学史教学,以讲授欧洲古典哲学史为主。由于当时还处于初创阶段,缺乏经验,再加上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外国哲学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存在不少的片面性。到1966-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外国哲学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则全部中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国哲学史研究工作者贯彻“双百”方针,克服左倾教条主义和简单化、绝对化的倾向,努力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实事求是地研究国外哲学思想,使外国哲学史的研究出现了复兴和蓬勃发展的景象。
1978年冬在安徽芜湖市召开了全国西方哲学史讨论会,与会者讨论了西方哲学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方针任务,交流了研究成果,就今后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规划、协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还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对哲学史的对象、历史上的唯心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981年6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成立,相继出版《外国哲学》、《外国哲学史研究集刊》等专业刊物,各种类型和专题的讨论会也日益活跃。1981-1985年编写、翻译、出版的有关着作有《简明欧洲哲学史》、《欧洲哲学史》、《欧洲哲学史纲》、《西方哲学史》、《哲学史》、《西方着名哲学家评传》、《日本哲学》、《印度哲学》等109种以上,发表论文7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