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88页(1274字)

在50年代和60年代上半期,我国在印度文学方面翻译介绍和研究评论的重点是迦梨陀娑和泰戈尔。1956年,迦梨陀娑被列为该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出版了从梵文原着翻译的迦梨陀娑的戏剧《沙恭达罗》(季羡林译)和抒情长《云使》(金克木译)。同时,报章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研究和评论迦梨陀娑的文章。1961年,泰戈尔诞生100周年,我国出版了十卷本的《泰戈尔作品集》,报章杂志上也发表了许多研究和评论泰戈尔的文章。这一时期,也翻译介绍了其他一些印度古代和现代文学名着,如寓言故事集《五卷书》(季羡林译)、首陀罗迦的戏剧《小泥车》(吴晓铃译)、普列姆昌德的长篇小说《戈丹》(严绍端译)等,并结合翻译,对这些作家和作品进行了初步研究。1959年,出版了金克木的专着《梵语文学史》,对印度古代文学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论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印度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在翻译方面,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系统介绍。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一套囊括古今印度文学名着的“印度文学丛书”。已经出版的有:《罗摩衍那》(季羡林译)、《伐致呵利三百咏》(金克木译)、《佛本生故事选》(郭良鋆、黄宝生译)、《斯里甘特》(石真译)、《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集》(刘安武等译)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摩衍那》。这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我国过去只有根据英语简写本翻译的中译本,现在出版的是根据梵文原着翻译的全译本(中译本共有七卷八册)。在研究方面,开始进行深入的专题探讨。例如,季羡林在翻译《罗摩衍那》的同时,对《罗摩衍那》作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专着《罗摩衍那初探》。这部专着不仅对《罗摩衍那》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作了全面评价,而且对与评价《罗摩衍那》有关的印度种姓制度和印度古史分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季羡林近些年中还写有《〈五卷书〉译本再版后记》、《〈沙恭达罗〉译本新序》和《〈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等论文。金克木近年对印度上古时代的吠陀诗歌和印度古代文艺理论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写有多篇论文。另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南亚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东语系集体编写《印度文学史》(季羡林主编)的工作正在进行中。1982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性的印度文学研究会,并决定编辑出版不定期的《印度文学研究集刊》。该集刊第一辑已于198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收有我国学者关于印度古代、中世纪和现代文学的研究论文16篇。

【参考文献】:

季羡林:《罗摩衍那初探》,外国文学出版社,1964年。《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年。

金克木:《梵语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印度文化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编:《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1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上一篇:川端康成研究 下一篇:阿拉伯文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