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83页(1448字)

新中国诞生以后,我国曾陆续翻译介绍了国外一些着名预测专家的着作(如美国赫尔曼·卡恩的《设想难以设想的事情》等)。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的未来学已经初具规模。到了70年代,西方未来学开始走向迅速发展的新阶段。西方未来学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70年代中期,他们在调查研究国外未来学着作和文献的基础上,把“未来学”(也有人称“预测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首次介绍给中国学术界。此后几年间,他们继续收集、整理国外的未来学文献情报,追踪现代未来学的发展动向,并于1979年、1981年先后编译出版了《未来预测学译文集》、《社会发展与科学预测译文集》。在译文集中,他们把“未来学”译为“未来预测学”,对这门学科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理论和方法、实际应用等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在我国未来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70年代中到70年代末是它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引进和介绍的阶段。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中国未来学研究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学,成了中国热心未来学的科学工作者关注的中心。从比,中国的未来学研究,进入了学科建设的时期,未来学的理论、方法论、未来学和克思主义理论的联系、未来学在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1979年1月,中国许多热心未来学研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规划计划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政策研究人员等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未来研究会,把未来学的学科建设作为该会的一项工作重点,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全国招考未来学研究人员,对我国未来学的学科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年,由中国未来研究会创办的《未来与发展》杂志,成为建设和发展我国自己的未来学为重要阵地。

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未来学研究进人了第三个发展阶段。我国的未来学研完工作者,在继续加强未来学学科建设的同时,逐渐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我国未来学应用研究水平方面。在这个时期中,无论是未来学的学科建设,未来学的理论、方法论研究,还是未来学的应用研究,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未来学为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服务的应用研究活动和预测咨询活动日益开展。我国未来学研究已进入一个学科建设和应用研究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秦麟征:“西方未来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75年第4期。

秦麟征:“未来学”,《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

秦麟征:《预测科学》,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张学礼:《怎样科学地预见未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宋健、于景之、李广元:“关于我国人口发展的定量研究”,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研究参考资料》1980年第15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译:《来来预测学译文集》,科学出版社1979年。

郑聚:“灰色系统理论”《未来与发展》1983年第4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