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95页(934字)

解放前的北平,曾有一个官办的专业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北平解放后,改组成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后至1966年,北京市没有建立市级专业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此期间,市的一些党政部门附设有带有科学研究性质的机构,如中共北京市委员会研究室(1949年成立),市文联研究部(1950年成立),市工农教育研究室(1954年成立)。1960年,北京市委成立了理论工作室(只存在了一年),市总工会成立了工人运动史研究组。

1966年以前,北京市各高等学校附设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仅有7所,如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等。到1966年底,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共有13个。上述机构,在“文化大革命”中几乎全部被撤销或被迫停止活动。

1978年以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除了恢复和重建一些原有的研究机构外,还新建了一大批研究机构。到1985年底,北京市党政工作部门及市委党校附设城建、法律、财政、金融、新闻、教育、贸易、工人运动史、党史等方面的研究机构有40多个。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中,文科、管理、语言、教育、法律等方面的22所学校以及北京大学、师范院校的文科部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央民族学院等均设有社会科学研究所(室),约有50个。

1978年8月,市委决定成立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1986年1月改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下设城市问题、经济、社会学、历史、科学社会主义、文学、外国问题等8个研究所以及图书馆和《北京社会科学》编辑部、《城市问题》编辑部。出版的公开发行刊物有《北京社会科学》(与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合办)及《城市问题》(双月刊)。

到1985年底,在京的国务院各部委附设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共有36个。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的研究所(包括研究中心)37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