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学说及稷下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582页(2564字)
建国30多年来,哲学史和史学研究工作者在研究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和齐鲁文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建国初期,杨向奎在山东大学讲授中国古代社会和古代思想史,把孔孟思想和齐鲁文化作为重点内容,整理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一书。童书业撰着、1982年出齐鲁书社出版的《先秦七子思想研究》,是一部研究先秦思想史的论文集。全书收录了孔子、孟子等七子思想研究论文7篇及附录《先秦思想史讲授大纲》,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经济和孔孟等人的阶级地位等方面对诸子的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1959年,山东大学和山东省历史研究所联合发起在济南召开了第一次孔子讨论会。会后编辑了《孔子讨论文集》(1961年)。1962年10月,山东大学,省社联(筹)、山东师范学院、曲阜师范学院在济南共同举办了全国孔子讨论会。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孔子讨论会,把孔孟研究和齐鲁文化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术界纷纷要求重新评价孔子,我省孔子研究迅速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探讨不断深入。1980年,山东大学历史系联合其他有关院校,出版了《孔子及孔子思想再评价》。1984年,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所编辑了了《孔子研究》。这两本着作,汇编了山东学者孔子研究论文10多篇。以后,刘蔚华、赵宗正又组织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学院和省社会科学院的力量,主编了《山东古代思想家》(1985年),对孔、孟及后期的山东籍儒家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评论。刘蔚华在《哲学研究》1984年第9期上发表了《孔子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他指出,对于决定孔子思想面貌的社会因素应当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如果说社会形态的转变是一般原因,鲁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与现实矛盾是特殊原因的话,那么,孔子的家世对他思想的影响就是形成孔子思想独特风貌的个别原因。这一方法就是以新旧社会的交替为主要线索,通过孔子的生活环境和道路来研究孔子的思想体系。这篇文章还就古史的断代和思想倾向,探讨了孔子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认为维护旧制度是孔子思想的基本倾向。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与刘蔚华当时同属曲阜师范学院的罗祖基在《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上发表《在孔子研究方法论上与刘蔚华同志的分歧》的争鸣文章,认为对孔子的崇古非今,反对新兴势力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孔子的崇古言论与颂扬周礼也不一定就是维护旧制度。
近几年来,孔子研究涉及的主要课题有:孔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伦理思想研究,孔子弟子思想研究,儒家着述研究,孔子思想的影响研究,孔子后裔研究,曲阜文物古迹研究等。
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紧密相联。粉碎“四人帮”以来,对孟子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1984年,山东大学王兴业主编了《孟子研究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84年),收入有代表性的文章33篇。1984年10月,山东省孔孟学研究会(筹)、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学院联合在邹县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孟子学术思想讨论会。这次会议充分肯定了孟子思想中“民贵君轻”等民主性精华,从各个不同角度探讨了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涉及到孟子的民本思想、心性学说,仁政思想、伦理学说、哲学倾向等广泛的内容。会议论文由谢祥皓编辑成《孟子思想研究》一书(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针对把孟子的哲学性质说成是主观唯心论(参见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和客观唯心论(参见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等观点,山东社会科学院的王其俊在《试论孟子的天命范畴》(载《东岳论丛》1985年第4期)、《论孟子认识论范畴体系》(载《湖南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等文章中指出,孟子的天命观是由自然之天、社会趋势之命、伦理之天命构成的有机整体,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的一个重要坏节,开创了先秦儒家哲学的唯物主义派别,因此,孟子哲学的基本倾向是朴素唯物主义。关于如何评价孟子的理想观念,建国以来学术界尚未有专文论述。王其俊在《孟子理想初探》(载《东岳论丛》1986年第5期)一文中全面论述了孟子的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指出孟子的社会理想是政治清明、天下统一,君民同乐、君仁臣义,实行分工、发展生产,风尚淳朴、百姓亲睦,从而勾画了和谐统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的理想画图。
稷下学研究,是近几年来对齐鲁文化深入研究后开辟的一大新领域。古齐国稷下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渊源之一,但由于历史资料多己轶散湮没,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一个空白。1980年山东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成立后,即确定稷下学为重点研究课题。1982年10月,在古齐国稷下学宫所在地临淄(今淄博市),召开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稷下学讨论会。会议就稷下学的以下若干重大问题展开了探讨和争鸣:(1)关于稷下学宫的历史演变。一说自齐桓公始,至齐王建为秦所灭止,历时约150年,大致与田齐政权共存亡;另一说是自齐威王始,到襄王后期即名存实亡,历时约130年。(2)关于稷下学宫的性质。一种意见认为是官办的学术研究机构;第二种意见则认为稷下学宫是一个带教育性质的组织和机构。(3)关于稷下学的派别。多数意见认为,稷下学并不是一个学派,因而不宜用“稷下学派”之类的概念来概括稷下学宫中出现的各种思想。(4)关于稷下人物的研究与考辨。其一是研究稷下学者有据可查的究竟有几人,于是有“大名单”、“中名单”、“小名单”之分。其次是对淳于、宋锎、孟轲、尹文、慎到、环渊等人也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考辨。最后,对于稷下学在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地位和今后研究工作的设想,与会者也提出了十分有益的观点和意见。会后,《齐鲁学刊》自1983年第1期起开辟《稷下学研究》专栏,连续三期刊发会议论文13篇。《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求索》等刊物,也分别发表了会议论文3篇。
目前,山东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和孔孟学研究会正在组织编写《中国儒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