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623页(2264字)

河南哲学工作者在宣传、普及和研究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曾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建国初期,许多哲学工作者一面参加对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批判,一面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出版的着作有嵇文甫的《为什么要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为什么要学习唯物主义世界观?》(1955年)、赵纪彬的《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1955年)、《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体系与内容问题》(1956年)、李君实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1957年)等。50年代末河南城乡曾一度出现所谓“全民学哲学”的热潮,一些哲学工作者参加了宣讲活动并撰写了大量的普及性文章,虽然这股热潮中有着形式主义和“左”的表现,但总的说来,对推动哲学研究的深入和普及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文化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肆意歪曲和篡改,粉碎“四人帮”后,河南哲学工作者努力宣传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有针对性地编写了一些普及性的读物,如吕鸿儒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982年)、李景瑞的《一切从实际出发》(1984年)、王恩荣的《青少年学哲学》(1983年)等。其中吕鸿儒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书获中南五省区优秀通俗政治理论读物奖。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思想研究方面,近年来,哲学工作者积极参加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人道主义和人性问题、异化问题的讨论,在报刊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有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问题的研究文章。他们还结合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和毛泽东诞辰90周年的活动,组织学术讨论会,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等问题。出版的着作有:王恩宇和王箴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1985年)、李茂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简史》(1985年)、王恩宇、王箴禹等合着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83年)、魏钦公主编的《光辉的哲学篇章——学习毛泽东八篇哲学着作中的哲学思想》(1982年)等书。

在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方面,河南哲学工作者所取得的成果较多。早在建国前后,嵇文甫、赵纪彬等就曾出版了一些着作。嵇文甫曾是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王船山学术思想的着名学者之一,他在60年代曾出版有《王船山学术论丛》(三联书店,1962年)、《王船山史论评述》(中华书局,1962年)等书,他认为王船山的哲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旧唯物辩证法的高峰。他还撰着有《春秋战国思想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对先秦诸子的学说进行了系统扼要的分析和评价,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画卷。赵纪彬曾先后撰写有《中国哲学思想史》、《中国哲学思想史纲要》、《中国知行哲学史》(以上见《赵纪彬文集》,1985年)等书,对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他写的《论语新探》(人民出版社,1959年),通过对《论语》中一些基本命题、范畴、词语的考证和剖析,探讨了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和孔子及其弟子的哲学思想。近些年来哲学工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侧重于宋明理学,特别是对洛学(二程哲学)的研究。洛学是宋明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学派,它的创始人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世称二程,都生长在河南。河南哲学界对洛学曾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卢连章的《程颢、程颐哲学思想异同论》(《中州学刊》1982年第2期),就哲学界长期争议的二程哲学思想倾向问题进行了探索,从思想的逻辑结构和理论渊源诸方面论证了程颢趋向主观唯心主义,程颐趋向客观唯心主义,这种看法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刘象彬的《程颢、程颐天理论试析》(《中州学刊》1981年第3期)和冯憬远的《二程是怎样把“理”吹上天的——理学唯心主义思维路径辨析》(《中州学刊》1985年第5期)两文剖析了“理”或“天理”在二程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崔大华的《二程与宋明理学》(《中州学刊》1984年第5期)揭示了二程理学的理论主题,并就其对南宋朱学和陆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其他如周梦江的《洛学与永嘉学派》(《中州学刊》1985年第5期)、姜国柱的《洛学的产生及其思想渊源》(《中州学刊》1984年第2期)、卢广森的《二程的崇心重道思想》(《中州学刊》1983年第6期)等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洛学进行了研究。河南哲学会还曾组织省内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对二程故里、二程墓地、伊川书院、邵雍墓地和嵩阳书院等有关二程的史迹进行考察,发表有王曾惠、贺培材的《程颢、程颐洛阳史迹调查记》(《中州学刊》1982年第1期)。除洛学外,河南哲学界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宋明理学的主要着作还有:崔大华的《南宋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李之鉴的《陆九渊思想研究》(1985年)两书,《南宋陆学》和《陆九渊思想研究》都是论述陆氏心学的着作,但分析问题的角度和由此得出的结论则有所不同,后者认为陆氏学说批判地揉合了思孟儒学、老庄道学和释氏禅学的思想;前者把陆九渊及其弟子作为一个学派来研究,而认为陆氏的主观唯心主义与西方贝克莱的“存在即感知”和禅宗的“心性”均有所区别。

此外,哲学工作者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逻辑学、伦理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述。

上一篇:基础学科研究 下一篇:经济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