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的分支和主要专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80页(3613字)

数年来,我国科学学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分支学科是科学体系学、科学社会学、科学政策学、科学管理学和科学经济学等。各分支学科单独研究和跨分支研究的重要专题举例如下:

科学学的对象和结构 关于科学学的对象,关西普认为,科学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广义的自然科学,其中包括基础科学,可称为第一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可称为第二自然科学。科学学是把自然科学放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的。王兴成则认为,科学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科学,还要研究社会科学,要研究这两大门类结合而成的科学整体。科学学不仅要研究科学的知识体系,还要研究科学活动的体系,更要研究科学活动的社会条件,这三者的结合,成为科学学完整的研究对象。

关于科学学的结构,陈敬燮主张,理论科学学的框架是:科学学的对象和方法;作为认识现象的科学;作为社会现象的科学;作为特殊信息生产的科学。李惠国则主张,理论科学学主要研究科学社会学,就是把科学作为社会现象来研究。至于把科学作为认识现象来研究,那早就是科学哲学的任务。栾早春指出,应用科学学以科技管理学为主。王续琨倡议在理工科院校开设科学技术学,即把科学学和技术学结合起来(《加强新技术革命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学的学科建设》,《科学学研究》1984年第4期)。

科学技术发展规律 何钟秀等认为,“科学-技术-生产”矛盾运动规律和科学实验—科学理论矛盾运动规律,是科学技术发展中两个最基本的宏观动力规律(《关于研究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几个问题》,《科技战略·科技管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1983年)。

别的学者则认为,D.普赖斯揭示的科学发展的指数增长律和T.库恩探讨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

科学的体系结构 赵红州把科学体系的层次结构划分为:一、原级结构,包括哲学、自然科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二、门类结构,这是科学的一级结构,自然科学的门类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所构成;三、学科结构,这是科学的二级结构,每一门类均由许多相关学科和分支所组成;四、知识结构,任一学科都由许多定理、定律——“知识纤维”所构成,而定理、定律又由一定数量的“知识单元”组合而成。知识单元是定量化的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定性化的知识单元。(田夫、王兴成主编:《科学学教程》,科学出版社,1983年)。

社会的科学能力 赵红州阐明,社会的科学能力乃是现代社会的全新力能,其基本要素包括:一、科学家队伍的社会集团研究能力;二、实验技术装备的质量;三、图书一情报系统的效率,四、科学劳动结构的最佳程度;五、全民族的科学教育水平。社会的科学能力乃是决定科学发展的内在因素。科学能力作为特殊的生产力,推动科学知识的创生、发育、增长和变化,并且给社会生产提供着力点,进而决定科学事业的兴衰(《科学能力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84年)。钱学森提出应把利学能力学作为科学学的重要分支来研究。

新技术革命及其对策 丁厚德等认为,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前提,技术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先导。张永谦则指出,技术革命发生在生产领域之中,发生了技术革命,也就点燃了产业革命之火。这二者是同步关系(《加强新技术革命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学的学科建设》,《科学学研究》1984年第4期)。对于推动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的发展,我国应当采取的对策是“有限目标,突出重点”(何壁等:《新技术革命理论与战略学术讨论会侧记》,《科学学研究》1984年第4期)。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于光远认为,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进一步深化,这三者之间的统一就日益显示出来。我们从多年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我国的计划不应该只是经济发展的计划,而且应该包括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容。这种认识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这三者发展统一的这样一种历史趋势(《重视开展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的研究》,《科学·技术·管理》,世界科学社,1980年)。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夏禹等认为,我国现阶段需要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应该把重点放在应用技术研究上(《制定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促进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科技与经济》,世界科学社,1982年)。李秀果等提出优势科学技术战略,就是根据我国人力、财力和自然资源情况,以及工农业基础,科技潜力和教育水平、文化传统来确定自己应当着重发展并能形成优势的科学技术,进而建立与之相应的优势产业(《优势科学技术战略的基本思想》,《科技战略·科技管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1983年)。

科研合同制、科研责任制和技术商品化 李兴权等指出,科研合同制是以经济合同的形式进行科研管理的制度。把科研单位事业费开支改为有偿合同制,科研经费的渠道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从国家预算资金(国民收人再分配)转变为通过签订合同,以商品交换和价格的形式从社会生产的总利润分配中获得资金。这样,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就可以在科研领域发挥作用(《科研合同制》,北京科学学研究会,1984年)。车荣钫等认为,科研责任制是以加强责任心和责、权、利相结合的一项科研管理制度(《研究管理理论,搞好科研责任制》,《科研责任制》,北京科学学研究会,1983年)。陈绳武认为,这是科研机构管理改革的突破口(《科研责任制是科研机构管理改革的突破口》,《科研责任制》,北京科学学研究会,1983年)。吴明瑜指出,1980年在合肥召开的科学学讨论上,就提出了技术商品化问题,现已写进《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科技管理要借助科学学》,《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会讯》第16期,1985年7月21日)。

科技人才的群体结构和智力开发 沙小泉研究了科技人才最佳群体结构的标准之一,就是要使人才使用在整体上取得最佳宏观效果(《研究群体结构变化规律,合理组织科技队伍》,《科技人才研究》,1981年)。人们认为,当前智力开发的重点,应该放在对现有智力资原的充分利用方面(《全国智力开发与科技进步、学术讨论会在厦门举行》,《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年第1期)。

科学计量研充 赵红州和符志良分别考察和介绍了普赖斯和布劳温等的科学计量学研究成果。此外,人们探讨了技术转移加速律、科学发展的惯性、中国科学家队五的创造力、科学发展S型规律、“知识单元”与指数增长、科学的采掘速度定律、智力波动方程、科技、经济、社会指标体系等(赵华:《科学的纪念—记北京科学计量学学术讨论会》,《科学学研究》1984年第4期)。

综观我国科学学研究活动,有如下几个特点:一、引进与独创相结合;二、理论科学学研究与应用科学学研究相结合;三、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四、科学研究工作者、科学组织工作者和科学领导工作者相结合;五、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和科学学的专业研究相结合。其发展趋势是:一、学科知识的交叉性日益明显。二、课题研究的开发性(应用性)日益提高;三、向经济和社会的渗透性日益增强;四、科学定量研究的前景美好。五、科学学界的学术争鸣已初露端倪。六、学科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不断出现。

【参考文献】:

田夫、王兴成主编:《科学学教程》,科学出版社,1983年。

夏禹龙、刘吉、冯之浚等编着;《科学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83年。

何钟秀主编:《科学学纲要(理论科学学基础)》,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何钟秀、关西普主编;《科学学纲要(应用科学学原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社,1983年。

栾早春编着:《科技管理基础》,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

陈敬燮、郑慕琦主编:《工业科技管理教程》,1985年。

赵红州着:《科学能力学引论》,科学出版社,1984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