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妇产科临床诊疗手册》第48页(11420字)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诊疗进展,卵巢癌的诊疗无突破性的进展,存活率仍较低,徘徊于30%左右。

卵巢组织复杂,各种肿瘤均可发生,并有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之分。临床上患者自己就医时,往往已属晚期,应加以警惕。

卵巢肿瘤的分类方法很多,现依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五版)介绍。WHO1972年以卵巢组织的发生学,良性及恶性为基础,制定了国际统一的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法。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见表1.5.4。

表1.5.4 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

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分期(FIGO)见表1.5.5。

表1.5.5 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分期(FIGO,1985)

注 Ⅰc及Ⅱc如细胞学阳性,应注明是腹水还是腹腔冲洗液;如包膜破裂,应注明是自然破裂或手术操作时破裂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早期无症状。良性肿瘤由于肿瘤压迫而造成各种不适,恶性肿瘤常发病迅速,肿块增大明显,压迫症状明显而不适或疼痛,甚至可有下肢水肿。胸水或及腹水为常见的晚期症状,当肿瘤破裂或扭转时可出现腹痛。晚期常呈恶液质现象,一般明确诊断往往已属晚期。

(2)体征 妇科双合诊及三合诊检查时,阴道穹隆触及高低不平的固定肿块结节,伴腹水。

2.辅助检查

(1)细胞学检查 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查找肿瘤细胞。

(2)细针穿刺活检 直接穿刺肿瘤标本检查,协助诊断。

(3)B超检查 能测肿瘤大小、部位、形态及性质,可提示肿瘤的性质并协助作鉴别诊断。

(4)放射学诊断 畸胎瘤盆腔内可见骨质类表现及囊壁密度增高的钙化层,囊腔呈放射透明状阴影。各种造影可协助诊断肿瘤的病理及追查病因,淋巴造影可诊断有无淋巴转移,提高分期诊断的正确性。CT及MRI检查更能诊断了解肿瘤发展的情况。

(5)腹腔镜检查 可直视检查并了解整个盆腹腔被肿瘤侵占的情况。但巨大的肿块或粘连者禁忌检查。

(6)肿瘤标志物检查 近年发展很快,常用的有CA125,AFP,CEA,LDH,hCG,胎盘碱性磷酸酶,端粒酶等等。结合各种肿瘤,若查到阳性,则为以后随访是否复发有着一定的帮助。

妇科肿瘤标记物的临床简介如下:

1)hCG 通常在滋养叶细胞肿瘤的诊断随访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在卵巢肿瘤中,卵巢非妊娠性绒癌,精原细胞瘤的恶性病变,少数胚胎性肿瘤亦可阳性。

2)AFP 卵巢内胚窦瘤可阳性,可作为诊断治疗后的随访指标。

3)CA125 作为卵巢癌肿的诊断应用,尤在上皮类癌肿中,阳性率高,观察其动态变化,可作为诊治后随访的指标。

4)CA199 在妇科肿瘤中常用在子宫内膜癌的辅助诊断,但在卵巢癌中,CA199亦会有升高现象,尤内膜样癌时阳性率较高。

5)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 有报道用在宫颈癌及卵巢的诊断中,可有30%~60%的患者出现阳性。

6)抑制素(Inhibin) 为颗粒细胞所产生,在颗粒细胞瘤时上升,可用于颗粒细胞瘤的诊治随访的监察手段。

7)LDH 卵巢恶性精原细胞瘤时上升。

8)LSA 在卵巢癌中70%可阳性,宫颈癌中63%阳性,内膜癌中43%阳性,可配合CA-125同时监察卵巢上皮类肿瘤。

9)NB-7OK 所有的上皮类卵巢肿瘤可出现升高现象,配合CA125可能会增加卵巢癌的诊断率。亦有提出CA125配合CA72,CA15-3同时检测以协助诊断。

10)端粒酶 有提出对卵巢癌的诊断有其一定的地位。

3.鉴别诊断

(1)良性应与瘤样病变、子宫肌瘤、妊娠、其他病变引起的腹水相鉴别。

(2)恶性时应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缔组织炎、结核性腹膜炎、生殖道外肿瘤、转移性卵巢肿瘤相鉴别。

4.并发症

(1)蒂扭转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中等大小,蒂较长的囊肿,因此,皮样囊肿最易发生扭转,典型症状为突发性肿瘤侧剧而持续的腹痛,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妇科检查可及一张力大、压痛或伴肌紧张的盆腔肿块,扭转后易坏死、出血、感染及破裂,故应即刻手术,术中应在蒂下钳夹,防止血栓脱落的危险。

(2)破裂 可自然破裂、外伤性破裂或并发于扭转坏死后的破裂。常伴有剧烈腹痛、恶心、呕吐,检查时腹部肌紧张,可伴腹水症,而原有肿块缩小或消失,边界不清。

(3)感染 可来源于附近器官或肿瘤本身扭转后,亦可来自血行或淋巴结的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肌紧张,类似急性盆腔炎的体征。

(4)恶变 卵巢肿瘤均有恶变可能,早期无症状,等出现症状,往往已属晚期,为此,应定期普查,卵巢有异常增大,即应提高警惕及时诊治为是。

5.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

(1)卵巢上皮性肿瘤 占原发性卵巢肿瘤的60%~70%,此类肿瘤有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之分。交界性是一低度潜在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复发较迟。

(2)良性上皮性肿瘤 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75%,大多呈囊性。

1)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最常见,多为囊性,单房,可为双侧性,恶变率达30%~50%,囊壁内有乳头状生长者为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常为多房,恶变可能性大,常穿破囊壁种植他处,常伴有腹水,即使组织学仍为良性,其生物行为已属恶性,镜下囊壁内衬单层立方形或柱状上皮,间质内可见沙粒体。

2)卵巢囊腺纤维瘤 为浆液性囊腺瘤的变型,多发生于60岁左右。

3)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多见于生育年龄。多为单侧,偶可双侧性。特点为囊腔为多发性,大小不一,腔内充满胶冻样黏液,部分可合并乳头状物,称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可自行穿破而种植腹膜,成为腹膜黏液瘤。

4)卵巢内膜样肿瘤 良性、交界性少见,是否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尚无统一意见,恶性为卵巢内膜样癌,镜下与子宫内膜癌十分相似。

5)纤维上皮瘤 又称勃勒纳氏瘤,多半发生于闭经后,大多为单侧,生长缓慢,极少恶变,外观与纤维瘤相似,有些纤维上皮瘤发生在黏液性囊性病或恶性畸胎瘤中。

(3)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

1)卵巢浆液性囊腺癌 恶性卵巢肿瘤中最常见,多为双侧性,肿瘤较大,半实质性,包膜完整,表面有乳头状增生,腔内充满乳头状物及混浊或血性囊液,该肿瘤生长快,腹腔内转移早,伴腹水,就诊时往往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30%,交界性囊腺瘤预后较好,5年存活率达90%以上。

2)卵巢黏液性囊腺癌 单侧性多,瘤体较大,囊壁可见乳头状物,切面半囊半实,囊液混浊或血性,预后较浆液性囊腺癌好些,5年生存率可达50%左右。

3)卵巢子宫内膜样癌 发病率仅次于浆液性囊腺癌,镜下可见与子宫内膜癌的形态相似,常伴发浆液性癌、黏液性癌、透明细胞癌,有时与子宫内膜癌并存,预后较一般卵巢癌好,5年生存率可达50%~70%。

4)卵巢透明细胞癌 发病年龄在40~70岁,瘤体中等大,往往可为双侧性,常伴发子宫内膜样癌及浆液性囊腺癌,有时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

5)恶性勃勒纳瘤 罕见,发病年龄平均为60岁左右,多为生于右侧,肿瘤部分为囊性,囊内有质脆的息肉样肿块,预后差。

6)卵巢中胚叶(苗勒管)混合瘤(上皮间质混合瘤) 罕见,常为老年妇女,单侧多见。

a.卵巢内源性中胚叶混合瘤,亦称癌肉瘤,常为60岁左右妇女,单侧较大的囊性肿瘤,伴出血、坏死,于镜下最多见的上皮成分为腺瘤,有乳头及鳞状上皮丘,极像子宫内膜腺癌。

b.卵巢异源性中胚叶混合瘤,除含有内源的成分外,还具有一般性间叶组织衍化来的成分,如横纹肌、骨、软骨等,为此,应与恶性畸胎瘤相鉴别。此肿瘤没神经上皮成分,又常见于老年妇女,此类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7)卵巢未分化癌及未分化类癌 包括目前尚无法明确分类的上皮类恶性卵巢肿瘤,未分化癌为分化极差,无法分型归类者约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10%,为实质性,双侧性,预后差。

(4)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大多数为低度恶性,往往是与激素相关性的肿瘤。

1)卵巢颗粒细胞瘤 低度恶性,肿瘤分泌雌激素,故有女性化作用,青春期可出现假性性早熟,生育年龄可月经紊乱,绝经后可再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甚至腺癌,预后较好,但有在老年后再复发的情况。

2)卵泡膜细胞癌 因分泌雌激素而有女性化作用,常与颗粒细胞瘤合并存在。但也有单卵泡膜细胞瘤,肿瘤常为单一、良性、大小不一、表面光滑、切面实性、灰白色,常合并内膜增生过长,甚至内膜癌。恶性少见,可发生远处转移。

3)纤维瘤 良性,多见于中年妇女,单侧为多见,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实性、坚硬,偶见患者伴胸水、腹水(Meig征),手术切除后,胸腹水会自行消失。

4)卵巢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 又称睾丸母细胞瘤,罕见。多发于生育年龄,单侧居多,通常较小,多为良性,具有男性化作用。雌激素可由瘤细胞直接分泌或由雄激素转化而来。10%~30%可呈恶性行为。5年生存率为70%~90%。

5)卵巢两性母细胞瘤 来源于能向两性分化的性腺间叶组织。多为单侧性,表面光滑。临床上表现为男性化及女性性功能亢进现象,属良性肿瘤,手术后症状可改善。

6)卵巢环管状性索瘤 瘤体大小不一,切面呈黄色,患者可有月经不规则,少数有男性化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有口唇、面部、口腔黏膜多发性色素斑合并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偶有肠套叠或肠痉挛等绞痛症状。此瘤偏良性,在较大的肿瘤时偶见恶性行为,肿瘤切除后症状可渐改善。

(5)脂质细胞瘤 可分为三类:①类脂细胞瘤,包括间质细胞瘤,肾上腺瘤,黄素瘤;②混合型类脂细胞瘤(间质细胞与肾上腺样混合);③未定型类脂细胞瘤。

该肿瘤多数为良性,大多为单侧性,质实,大小不一,表面光滑,切面呈黄色,类脂少者可呈红色或棕色,黑色,患者常有男性化表现,少数有雌激素过多症状,偶见可合并库欣综合征。

(6)生殖细胞瘤 有多种类型,其性质及病理形态各异。

1)卵巢无性细胞瘤 来自未分化的生殖细胞,恶性程度低,但常可并发其他生殖细胞瘤,发生于右侧单侧为多见,双侧性少,一般为实性,直径在10~20cm之间,表面光滑,包膜灰白色,切面黄色,或粉红色,可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

临床上常在30岁以前年轻的生育期妇女,偶见两性畸形或性腺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下腹胀痛、肿块发展速度快,偶有第二性征改变及月经异常。若发病在20岁以下,肿瘤破裂或双侧性者,肿瘤>15cm,合并畸胎瘤者,易于复发。

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放疗,因对放疗极为敏感。

2)卵巢内胚窦瘤 高度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常有破裂、出血、坏死、腹胀痛、发热等不适,可伴有腹水甚至胸水。血化验时甲胎蛋白(AFP)阳性时诊治、随访有极大意义。目前以手术为主,再辅以PVB方案后,预后有极大的改进。已有保留另侧卵巢后可生育等报道。

3)卵巢胚胎性癌 恶性程度高,可与未成熟畸胎瘤、内胚窦瘤或绒毛膜癌并发,可分泌hCG及AFP,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期,部分患者可有性早熟。对放射不敏感,肿瘤转移早,预后极差。

4)卵巢多胚瘤 罕见,高度恶性,常并发其他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好发于青年,为单侧性、实性,可有性早熟或hCG升高,早期即可转移,常有血行转移。放射治疗不敏感,预后极差。

5)卵巢原发性绒毛膜癌 恶性程度极高的生殖细胞肿瘤,多数并发其他生殖细胞成分,罕见,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化验时hCG升高,亦有AFP升高现象。儿童患者可有性早熟现象。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并发有内胚窦瘤者按内胚窦瘤治疗。可以hCG监察疗效及预后,治疗时应了解该肿瘤对MTX不敏感。

6)卵巢未成熟畸胎瘤 为恶性,多发于儿童或20岁以下,50岁以后少见,易穿破肿瘤而转移,尚可并发其他生殖细胞瘤,手术为主。若肿瘤已穿破者辅以化疗。对有转移或复发者,反复手术后,可有逆转为良性,即向成熟型畸胎瘤的改变。一般易于复发,若一年半以后不复发者预后佳。

7)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良性,一般为单侧,可有双侧性。大部分发生于生育期妇女,由于为中等大小,质相对较重,光滑易发生扭转,急腹症象,X线、超声波检查可协助诊断,一般以手术治疗,但随年龄增长,恶变机会增加,在50岁以上患者,恶变后预后差,包膜完整者存活率可达50%。

8)卵巢甲状腺瘤 成熟畸胎瘤中约有20%含有甲状腺组织,其中基本上由甲状腺组织构成者为甲状腺瘤,常可有甲亢症状出现,少数伴有腹水、胸水。手术切除后,预后佳,但若类似胚胎性甲状腺瘤或乳头状甲状腺瘤易全身转移。

9)卵巢类癌 罕见,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部分患者伴有类癌综合征群,如面部潮红或青紫,皮肤潮红,腹痛腹泻,支气管痉挛,甚至右心衰竭等,治疗以手术切除,预后佳。

10)卵巢生殖细胞混合瘤 由两种或以上生殖细胞成分组成,比较罕见,预后差,常为10岁以下幼女发生,肿瘤生长快,常伴下腹痛,治疗一般按恶性卵巢肿瘤处理,手术加化疗。

(7)性腺母细胞瘤 罕见,多发生于30岁以下有生殖道畸形者,往往伴有性腺异常,表现为二性畸形或第二性征异常,治疗以手术为主,若性腺母细胞瘤成分内并非一种细胞同时混有其他生殖细胞成分者,恶性程度高。

(8)非卵巢特异性软组织肿瘤

1)卵巢肉瘤 为低分化肉瘤,罕见,质实,双侧性多见,透过表面可见粗大静脉,晚期时包膜破裂,切面一般较硬如纤维瘤,然可有坏死出血之囊性区域,有时切面有恶臭,预后差。

2)卵巢淋巴瘤 少见,恶性程度高,发展快,但化疗较佳。

(9)继发性肿瘤

1)乳腺转移癌 30%乳腺转移到卵巢,占卵巢转移癌的50%左右,乳腺癌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在手术切除卵巢时,25%已有转移,且70%~80%为双侧性。

2)来自胃肠道转移癌肿 约有80%胃癌,15%~20%直肠结肠癌肿转移到卵巢,其中以Krukenburg瘤为常见。临床上表现为盆块、腹水等现象,有时可伴有内分泌紊乱表现,预后差。

(10)瘤样病变 卵巢瘤样病变是由于卵巢本身或其他原因致使卵巢出现囊性结构或局部增生的病变,并非赘生性真性卵巢肿瘤,一般均能自行消失,只要观察,不作处理。

1)妊娠黄体瘤 多见于30岁以下经产妇,仅发生于妊娠最后3个月中,无症状,剖宫产等手术时偶然发现,产后自然消失,这类黄体瘤有时产生过多雄激素,产妇及胎儿可有轻度男性化表现,可疑时术中冷冻切片排除恶变。

2)卵巢间质增生及卵泡膜细胞增生症 单纯卵巢间质增生增大,可能与雌激素有关,同时伴有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等。

卵泡膜细胞增生症有时可因产生过多雄激素,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男性化征象,患者多有肥胖、高血压及糖代谢异常,有时可伴有子宫内膜过长及腺癌,治疗可用排卵药物或卵巢楔形切除术。

3)卵巢重度水肿 罕见,常为年轻女性,可伴有月经失调,不育或男性化,易发生卵巢蒂扭转而腹痛,一般以观察为主,但若卵巢增大明显或男性化者应进一步卵巢病理检查。

4)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 常于2个月内自行消失,黄体囊肿孕妇早期3个月内会消失,但应排除真性卵巢肿瘤之可能,卵泡囊肿一般以观察为主。

5)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增大,B超易于检出,同时有多毛,月经过少或闭经,生育力下降,体形变胖,生化测定时促黄体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但没高峰,雌激素和促滤泡激素水平正常,而△4-雄烯二酮和脱氢表雄酮的分泌可能增加。治疗用促排卵药来诱发排卵。长期未经对抗的雌激素作用可致内膜增殖,并可能恶变,可用孕激素类药物,常可使肿瘤消退。亦有用卵巢锲形切除手术治疗。

6)黄素囊肿 通常在滋养细胞疾病,多胎妊娠、妊高征、Rh因子关系可引起。促排卵药物应用时亦可引起称为过度刺激综合征,一般去除病因后可消失。

7)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见内异症章节。

8)卵巢单纯性囊肿 不属于任何肿瘤,为单纯性囊肿。

9)输卵管卵巢囊肿 系盆腔炎症的结果,并非卵巢肿瘤。

10)卵巢冠囊肿 此囊肿大小不一,大的可达20cm,表面光滑,手术切除即可。

【治疗】

1.卵巢良性肿瘤治疗

(1)治疗原则 确诊后应采取及早手术。凡卵巢有实质性肿块者,初潮前,或绝经后卵巢增大者,卵巢囊肿小而口服避孕药2~3个月或观察2~3个月未见缩小或增大者,且卵巢囊肿直径>5cm者。

(2)手术范围 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尽量争取作肿瘤剜除,尽量保留正常的生殖器及卵巢组织,对绝经前后,应作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3)注意事项 手术时切口应够长,便于取出肿瘤,避免切口小,取瘤时弄破肿瘤之可能。取出标本应作冷冻切片,必要时,并作对侧卵巢探查。巨大囊肿宜先穿刺放液后取出囊肿,术中尽量不使内容物流入腹腔,尤黏液性囊腺瘤更应注意避免以后腹膜黏液瘤的发生。

2.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

(1)治疗原则 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一经疑为恶性肿瘤,即应尽早剖腹探查。

(2)手术范围 Ⅰ期,全子宫加双附件,术后加用化疗;Ic期及其以上同时行大网膜切除术;Ⅱ期及其以上则作肿瘤细胞减灭术。近年来主张在可能条件下,同时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尽可能摘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患者术时往往已属晚期,只作活检,则术后化疗,待肿瘤明显缩小时,再行手术治疗。

对年轻早期(Ia)患者,考虑以后希望生育,若肿瘤分化好,术中对侧卵巢剖视未发现肿瘤者,则可术后加用化疗并作严密随访。

(3)卵巢癌化疗 近年来由于抗肿瘤药物的进展,缓解率有所好转,但治愈率仍在30%左右,化疗药物适当地配合于综合治疗,对治疗的成败是很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化疗情况简介如下:

1)单一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烷化剂有环磷酰胺(CTX)、塞替派(Thiotepa)、硝卡芥(AT1258)、苯丁酸氮芥(CB1348)、法兰(Melphlan)、非烷化剂药物有顺铂(DDP)、阿霉素(ADM)、依托泊甙(VP-16)、六甲密胺(HMM)、泰素(Taxol)。

2)上皮类肿瘤联合用药 常用CAP方案(DDP,ADM,CTX),HCAP方案(HMM,DDP,ADM,CTX)。

3)内胚窦及未成熟畸胎瘤 常用为PVB方案[VCR,DDP,博来霉素(我国用平阳霉素)]、BEP方案(BLM,VP16,DDP)。

4)腹腔化疗 增加肿瘤与药物接触,以提高疗效,常用为DDP,5-FU,MMC,AT1258,VP-16等,近来有主张以DDP加以VP16有较强的协同作用。

5)新药 目前已被公认有其一定疗效的药物有紫杉醇(泰素),近有提出紫杉醇合并DDP、异环磷酰胺(IFO)、VP16,或HMM的联合化疗方案。

6)异环磷酰胺(IFO) 近年有人主张用于卵巢癌的治疗,尤合并应用DDP有其一定效果,但由于经肾排泄,对泌尿系有毒性,用药应同时给予美司钠(Mesna)解毒。

7)拓扑特肯(Topotecan,TPT) 是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其抗癌作用、机制不同于铂类及紫杉醇,对复发和耐药卵巢癌有一定的疗效。由于此药较新,目前大家在探索TPT的最佳方案中,一般推荐TPT1.5mg/m2·d,静注30min持续5d,每21日重复。

8)高剂量化疗问题 在难治卵巢癌中,采用高剂量化疗治疗,一般具有剧烈的化疗危险性。目前有主张在高剂量化疗时合并自体骨髓或血干细胞支持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4)放射治疗 目前主要为60Co或直线加速器作外放射。由于肿瘤类型不同,放疗敏感亦异,无性细胞瘤对放疗最敏感,即使晚期仍能取得良好疗效,颗粒细胞瘤重度敏感,上皮类癌也有一定敏感性。

(5)腹腔内灌注放射性核素 常有32P,适用于外照射之不足,而提高疗效,一般用于早期病例术中肿瘤破裂,肿瘤侵犯包膜与邻近脏器粘连,腹水或腹腔液冲洗阳性;晚期病例肿瘤基本干净,残余灶直径>2cm,腹腔内粘连者禁用。

(6)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与化疗各有其独特的抗肿瘤功能,故激素治疗加化疗,可收到更好的辅助疗效。由于卵巢肿瘤往往与雌激素有关。

各种孕激素对卵巢肿瘤均有抗癌作用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然应以大剂量为原则,在化疗或化疗后长期用药,亦有先用三苯氧胺使细胞产生孕激素受体,再用孕激素治疗,有人认为更为理想;如混合性间皮瘤化疗,放疗无反应时加以激素治疗可收到明显好转。如三苯氧胺40mg/d,共7d,然后100mg,每日2次,2周后,选择连续服用或尤在临床无明显好转而发展者改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我国常用的大剂量孕激素,价较适宜者,为己酸孕酮针剂(大剂量时应避免注射局部的无菌性坏死),或口服甲孕酮(安宫黄体酮)。

其他对抗雌激素药物如氨基导眠能及GnRHa亦有试用于治疗卵巢癌肿。

(7)生物治疗 由于长期化疗,免疫功能下降,骨髓抑制,生物治疗能改善机体及抗癌作用,加以化疗可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

目前常用于肿瘤治疗较为普遍的有白介素Ⅱ、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均由淋巴细胞所产生,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和调节宿主免疫功能,但值得注意的,往往有倾向于用药大剂量的问题,尤其干扰素的大剂量的应用,本身有毒性及白血球细胞计数的下降等等反应,应引起注意。

关于生物治疗中的LAK细胞治疗、TIL治疗,目前倾向于TIL的治疗。关于基因治疗,目前只能认为在探索过程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