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妇产科临床诊疗手册》第181页(1959字)

妊娠期由于生理性血容量增加,血液的高凝状态及肾盂、输尿管扩张、蠕动减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引起肾功能损害或使原有的肾脏疾病进一步恶化。本章主要介绍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与妊娠的关系。

一、慢性肾炎

由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导致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近期来,开展肾穿刺活细胞检查后,发现妊高征患者20%有慢性肾炎病变,慢性肾炎患者能否妊娠,及其预后主要取决于肾功能,但慢性肾炎者妊娠,围产儿死亡机会增高。

【诊断】

1.临床表现

(1)有较长慢性肾炎的病程和病史。

(2)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症状,多出现在妊娠20周以前。

2.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有蛋白尿、血尿或伴管型尿,肾浓缩及稀释功能减退时,尿比重固定在1.010左右。

(2)肾功能减退引起氮质血症和尿素廓清试验下降。

(3)眼底检查,重者可有视网膜出血及蛋白尿性视网膜炎。

3.鉴别诊断 见表2.5.5。

【治疗】

(1)妊娠后应充分休息,与内科密切配合,注意蛋白尿、水肿、肾功能等的变化,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表2.5.5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需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相鉴别

(2)如慢性肾炎伴有氮质血症或眼底检查有蛋白尿性视网膜炎或视网膜出血或有尿毒症症状者,应及时终止妊娠。

(3)如允许继续妊娠,妊娠后半期应住院治疗,经观察治疗中,发现病情恶化,肾功能进一步下降,血压升高>21.28/14.63kPa(160/110mmHg),需终止妊娠。

(4)妊娠34周后,注意胎盘功能、NST、B超、24h尿E3等检查,如有胎盘功能明显减退,胎儿已成熟时,应及时剖宫产,以免胎死宫内。

(5)阴道分娩者,尽量缩短第二产程,术后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若不彻底治疗,反复发作可致慢性肾盂肾炎,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

【诊断】

1.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有寒颤、高热、头痛、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

(2)有尿频、尿急、尿痛及腰痛。

(3)体检时肾区有压痛及叩击痛。

2.实验室检查 清洁中段尿常规:白细胞增高,伴有颗粒管型,尿蛋白微量或(++),尿培养菌落计数>10万/mL。

3.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下尿路感染、阑尾炎、胆囊炎相鉴别。

【治疗】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并给予充足水量,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双侧肾盂肾炎时,则左右侧轮换侧卧,以减轻对患侧输尿管的压力,如为单侧,则向对侧卧。

(2)根据药敏及中段尿培养的结果,选择性应用敏感的抗生素,一般首选为G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如氨苄青霉素、头孢素,在选择抗生素时,亦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3)急性期经治疗3~5d后使体温降至正常,但不宜立即停用抗生素,需经3次尿培养转阴性后才可停药,一般用药持续10~14d,并于产后及产后6周复查,以求根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