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常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妇产科临床诊疗手册》第248页(2448字)

一、正常新生儿

自出生脐带结扎起至未满28d为新生儿期。正常新生儿是指足月分娩,胎龄满37周(即259d)或以上到不满42周(即293d),出生体重在2500g至4000g之间,无任何疾病者。

【护理】

目前国际和国内均趋向于强调母婴同室,取消传统的产婴室。新生儿出生后即置于产妇身旁,让母亲抚摸他,并及早吸吮母亲的乳头。这项措2.10施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建立母婴之间的感情,并降低了以往产婴室内新生儿之间相互传染疾病的发生率。新生儿的护理以保暖、预防感染和指导喂养为重点。

1.保暖 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臻完善,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较薄而在生后体温不稳定,易随室温的变化而波动,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就需采取保暖措施。例如:生后即用预热的暖箱、暖包或红外线辐射台保暖;夏日不宜包裹过多,要注意供给足够的水份,以防脱水热。

2.喂养

(1)母乳喂养 母乳是新生儿最适合的食品,应尽可能的采用。早期哺乳有促进母乳分泌的作用。喂奶间隔时间不必限制,应按需哺乳。

(2)混合喂养 母乳确实不足时可加配方乳,但补充配方乳应放在哺母乳后,而不应在哺母乳前,以免新生儿因无饥饿感而不肯吸吮母乳。

(3)人工喂养 只有在不可能母乳喂养情况下才采用配方奶喂养。可先试喂糖水,然后喂奶。喂奶间隔时间以3~4h为宜。第1天每次喂奶15~20ml,以后每日每次增加10ml,直至每次120ml。夜间喂养间隔时间可延长,每日总量达120~150ml/kg时,可达到营养需要。

3.预防感染

(1)预防感染 对水早破>12h或羊水Ⅲ度污染的新生儿,出生后应常规应用2~3d抗生素。

(2)脐带的处理 脐带的结扎方法不一,可用绳子结扎,脐带夹,或钳夹,亦有用气门芯。但无论何种方法,残端的处理甚为重要,每日需用碘酒及75%的酒精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直至脱落痊愈为止。

(3)皮肤 出生后宜用油剂将小儿耳后、颈部及其他皮肤皱褶处轻轻揩净。洗澡宜用无刺激的肥皂,浴后用软毛巾吸干。皮褶处可撒少许婴儿粉或松花粉。臀部可涂10%鞣酸油膏预防红臀。

(4)衣服 宜宽大柔软,用棉制品做。不要用扣子、带子。不能缚得过紧,以防擦伤皮肤。

二、早产儿

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其大多数体重不足2500g。

【护理】

1.一般护理 在接触早产儿前必须严格消毒双手。动作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操作、检查与搬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日称一次体重。生后2周内宜用油浴,两周后用水浴。

2.保暖 早产儿分娩时应提高产房室温,准备好开放式远红外辐射台及预热暖箱,见表2.10.1。在无暖箱的条件下,保暖方法可因地制宜。

表2.10. 不同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和湿度

3.喂养

(1)喂养时间的选择 目前多主张早期喂养,一般在生后4~6h开始。先喂糖水1~2次,以后喂奶。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差者可推迟喂养。

(2)喂养方式 体重>1500g,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由母亲直接授乳或奶瓶喂养。体重<1500g或反射差,或吸吮无力者可采用鼻饲法。不能经胃肠喂养者,用静脉营养液。

(3)喂养间隔时间 体重越小,胃容量越小,间隔时间应越短。亦可采用持续胃管滴注。一般情况下,1000g小儿每小时喂1次;1001~1500g小儿,每1.5小时喂1次;1501~2000g小儿,每2小时喂1次;2000~2499g小儿,每3小时喂1次。

(4)喂养方案 以人乳为首选。若无人乳,应选用专用的早产儿配方乳为佳。热量一般可按每日502.08kJ/kg(120kcal/kg)计算。液量供应可按每日40~80ml/kg计算,至一周左右可达每日150ml/kg。详见表2.10.2。

表2.10.2 不同日龄早产儿热量及液量参考

三、高危儿

不仅是指具有危重症状疾病的新生儿,对尚无临床表现,但有各种潜在危险因素的新生儿亦归入此范畴。例如:小样儿、早产儿、青紫、呼吸困难等小儿属高危儿,分娩过程中有异常,如急产、高位产钳、负压吸引、羊水异常等。母亲用过某种影响小儿的药物及母亲有糖尿病、内分泌疾病,严重的心、肝、肾疾病的婴儿,不论有否临床症状,亦必须按高危儿处理。

凡高危儿均应放入新生儿监护室,有症状的进行对因对症处理,暂无症状的应严密观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