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科学技术论手册

科学、技术和争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科学技术论手册》第298页(1885字)

在本书的导言中,我们把自己比做地图绘制者。这个比喻对于理解这一部分的文章尤为贴切,因为科学技术中的大多数争论都是围绕个人和群体是否有权从事和解释这些制图活动展开的——也就是说,都是关于边界的争论。

吉瑞恩运用这种比喻在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几个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边界是什么?什么样的主张或实践是科学的?谁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吉瑞恩很清楚他自己的议程;他力图使这些边界变得混乱和富有争议。主导着吉瑞恩的地图的要么是战争,要么就是临时的休战。

吉瑞恩用四个案例研究证明了科学家所划定的边界多半是混乱的:霍布斯与波义耳之争佐证了垄断性文化权威的建立;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展示了那种使科学边界的扩张得以合法化的企图;伯特的案例考察了对反常科学家的驱逐;对美国科学顾问的研究则证明科学家企图保全自己的自主性免遭政治外来者的入侵。吉瑞恩的每一个案例都表明,边界从逻辑和时间上说都是不固定的;它们是由地方性的行动者划定的,是暂时的、情境化的。

奈尔金,这位研究争论的先驱认为,个人自主性与集体需要之间的张力、科学与其他社会制度[传媒、管理机构和法庭]之间的模棱两可性,以及政府的恰当角色[这可能最重要],这些现象是研究后工业社会各种难题的理想场所。

简言之,奈尔金考察了在科学与社会之间划界所导致的社会后果。科学专业知识允许什么?各种公众群体对科学专业知识实施了何种限制?政府在确定科学边界中的角色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在研究有关动物权利的争论时,奈尔金发现,当代的争论一般不是个体之间的争论,它们更像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运动,不仅受既得利益所驱使,而且还受严厉的道德命令所驱使。

耶利考察了围绕环境运动的一些科学争论。在这些争论中,模糊的知识主张、科学权威、社会运动、政治权力以及既得利益在悬而未决的冲突中相遇了。

在耶利看来,通过研究环境科学中的争论,STS的学者和活动分子从对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用知识主张去裁定这些争论时所遇到的困难,STS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透过STS的视角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绿色运动会很容易发现科学知识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但不值得信任的同盟者。STS的学者应关注当代的环保主义者对科学技术这种建构物,以及它所代表的整个后工业社会,所作的系统批判。

埃茨科维茨和韦伯斯特认为,在后工业世界中,知识财产是发展的发动机,它部分替代了诸如货币资本、自然资源和土地之类的传统要素。因此,不仅出现了有关知识的资本化和商业化的争论,而且这些争论在政治经济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埃茨科维茨和韦伯斯特看来,这些趋势将会拓宽学院-产业关系的背景,从而把地方政府、国家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纳入进来。当这两个迄今为止截然不同的机构相互融合的时候,科学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边界就将一并被抹去。这样,科技政策将会从边缘走向中心。

丁和理查兹的文章——这部分的最后一章——为前面的文章提供了一个连贯的框架。文章体现了这本《手册》的方法论特征和反思性特征。他们不仅研究了争论中的行动者,而且考察了STS的学者是怎样研究争论的,并辨别出四种进路——实证主义、群体政治学、建构论以及社会结构的进路。

在给出这一分类框架之后[这无疑激起了STS学者的好奇心,因为他们想知道自己置身于何处],马丁和理查兹在结论部分提出要跨越[实际上是取消]边界来建立一种综合的进路。这两位作者以氟化争论和维他命C争论为例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应突出强调认知判断、职业利益、政治权力以及财务考虑之间的关系。

仅仅在数十年之前,学者们还以十分蔑视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中的争论。在这种观点看来,争论来自于反常科学家的活动,他们招摇撞骗,追逐政治权力,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取利益,或者行为古怪。但是,正如本章所表明的那样,我们如今已认识到,科学技术中的争论不仅是科学在与社会遭遇时的必然产物,甚至也是一种正常的[甚至是人们所期望的]结果。

上一篇:结论 下一篇:科学技术论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