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灭火常识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国商业出版社《最新单位消防工作实务全书第一卷》第198页(2798字)

由于工业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繁多,因而在工业灭火中,除了应当掌握扑救火灾的一般原则外,对不同类别的化学物质火灾应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及时控制火势蔓延,将火扑灭。

(一)扑救火灾的一般原则

工业生产中的各重点防火岗位,在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紧急情况处理中,必须依本岗位的生产条件,制订消防防火规程。

扑救火灾的一般原则有六条:

1.报警早,损失小;

2.边报警,边扑救;

3.先控制,后灭火;

4.先救人,后救物;

5.防中毒,防窒息;

6.听指挥,莫惊慌。

当火灾事故发生时,应沉着、冷静,按本岗位紧急情况下消防规程的要求进行灭火。如没有消防规程,则须按以上六条原则进行处理。应学会使用身边现成的灭火工具,如水、水蒸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及时地扑灭火灾。

为使每一名工人都具备一定的消防知识,并充分了解本厂存在的危险源以及这类危险源发生意外时的扑救方法,企业应根据生产情况,定期对工人进行培训,举办消防知识竞赛和消防运动会。

(二)化学危险物品的火灾扑救

化学危险物品起火时,如果灭火方式不当,非但不能灭火,还可能造成灾情扩大、火势蔓延而导致爆炸,因而灭火时必须选择正确的扑救方法。同时,注意站在上风处,以防吸入燃烧释放出的有毒或刺激性气体而中毒或窒息。

1.易燃和可燃液体的火灾扑救

液体的燃烧速度较快,因而火灾发展迅速,并时常会引发爆炸。这类火灾的扑救要根据燃烧物的性质,选择有利的灭火方法。

对于比水轻而又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如苯、汽油等引发的火灾可以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剂扑救,燃烧面积不大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及“1211”灭火器扑救。但不能用水,因为这类物质能浮于水面随水流淌造成火灾蔓延。

能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的液体如醇类、酯类、酮类等引发的火灾,应用雾状水或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剂扑救;燃烧初起,火势较弱时,也可用二氧化碳扑救。

不溶于水、相对密度大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以用水扑救,但覆盖在液体上的水层必须有一定的厚度,方能压住火焰。敞口容器中的液体着火,不可用砂土扑救,砂土沉积会造成液体流溢,使火灾蔓延。

2.易燃固体火灾扑救

易燃固体起火时,几乎所有的灭火方法都能使用。但粉状固体(如铝粉、镁粉等)在空气中扬起后会引起爆炸,不能直接用加压水、二氧化碳等扑救,应先用砂土、石棉毯覆盖、密闭后,再用水或二氧化碳扑救。

3.遇水燃烧及自燃品的火灾扑救

遇水燃烧物(主要指活泼金属如钠、锂、钾等)的共同特点是遇水后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放出氢气和大量的热,引起燃烧爆炸。这类物质着火时,应用砂土、干粉等扑救,严禁用水或含水的灭火剂(如酸碱、泡沫灭火剂)。这类物质可与二氧化碳起反应,使燃烧加剧,因此也不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

自燃品中,除二乙基铝(遇水产生乙烷)、铝铁溶剂(燃烧温度极高,使水分解)外,其他物质均可使用大量水进行灭火。当然,也可以用砂土、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扑救。

4.氧化剂的起火扑救

过氧化物和不溶于水的液体有机氧化剂不宜用水和含水的泡沫灭火剂,而应用砂土、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剂灭火,其他大部分氧化剂的火灾都可使用水扑救。

5.毒害物品和腐蚀性物质的火灾扑救

毒害物品中氰化物、硒化物、磷化物着火时,因其遇酸能产生剧毒或易燃气体(如氰化氢、磷化氢等),因而不能使用酸碱灭火剂扑救,只能使用雾状水或二氧化碳。其他一般毒害物品着火时,可用水及其他灭火剂。腐蚀性物品着火时,为防止腐蚀性物品造成人体灼伤,不可用加压密集水,可用雾状水、干砂土及泡沫,干粉等扑救。

为减少污染及物质损失,用水扑救化学危险物品时,应注意尽量减少用水量。

(三)电气火灾扑救

当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在可能情况下,首先应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切断电源的位置、方式应选择得当,防止因切断电源影响扑救工作进行或造成接地短路及触电事故。

电源切断后,可采用与一般火灾相同的扑救方法。高温电器不能用水扑救,对于精密仪器、设备的扑救,应尽量采用二氧化碳等无污染的扑救方式。

在危急情况下,如无法切断电源或断电后会严重影响生产或造成更大危险时,电气火灾的扑救就需要在带电条件下进行,带电灭火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使用导电灭火剂,如直射水流、泡沫等扑救,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剂如二氧化碳、卤代烷烃、干粉等进行灭火。

2.使用射程较近的灭火器(如二氧化碳、干粉)灭火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带电导线落地时,扑救人员需穿上绝缘鞋。

3.灭火人员在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靴,水枪喷嘴安装接地线的情况下,可采用喷雾水灭火。

此外,对有油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油开关着火时,可用干燥的黄砂灭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