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图124)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281页(1964字)
图124 黄柏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原植物系乔木。均为野生。商品中由于产地不同,分为各种规格。前者习称“川黄柏”,质量最佳;后者习称“关黄柏”(东黄柏),产量较大。
【性状鉴别】
1.川黄柏 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短不一,厚3~7mm。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向浅裂纹,偶有残存的灰褐色栓皮。嫩而较薄者,栓皮常未刮去,横向皮孔明显。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易折断,断面鲜黄色,纤维状,呈裂片状分层。气微,味苦,有粘性,嚼之可使唾液染成黄色。
2.关黄柏 较川黄柏稍薄,厚2~4mm。外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绿色,有不规则纵沟纹,残存灰黄色,稍具弹性的栓皮。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体轻,质坚,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
以皮厚、鲜黄色、无栓皮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切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丝,干燥。
(三)炮炙
1.盐制 取黄柏丝,用盐水拌匀或喷洒均匀,焖透,置锅内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黄柏丝,用食盐2kg。
2.制炭 取黄柏丝,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时,喷淋水少许,取出,晾干。
3.酒制 取黄柏丝,喷淋黄酒,拌匀,置锅内微火炒,取出,晾干。每100kg黄柏丝,用黄酒10kg。
4.炒制 取净黄柏片,清炒至微焦。
现代研究:黄柏经水泡切丝后,组织中的小檗碱有转移现象,且小檗碱已损失一半。酒炒、盐炒、清炒小檗碱含量变化不大,但黄柏炭由于经过高热,小檗碱损失殆尽,中医用黄柏炭治疗止血、崩漏是有道理的,但不用其炭治疗痢疾。
【性味归经功效】
寒、苦。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应用】
1.热淋脚气,湿热带下,泻痢黄疸 本品善长清泻下焦湿热,治疗湿热下注、带下黄浊秽臭,常与芡实、山药、车前子等配伍,如易黄汤;治疗小便涩痛淋漓,常与滑石、车前子、木通等配伍;治疗湿热下注、足膝肿痛,与牛膝、苍术等配伍,如三妙丸。治疗湿热泻痢,常与白头翁、黄连、秦皮等配伍,如白头翁汤;治疗湿热黄疸尿赤,常与栀子配伍。
2.疮疡肿痛,湿疹湿疮 本品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疮疡肿毒,内服外用均可。内服多与黄连、栀子配伍,外用本品研细末,用猪胆汁或蛋清调涂患处;治疗湿疹、阴痒,可与苦参、荆芥、蛇床子等配伍。也可与青黛、甘草、滑石,研细末撒敷。
3.阴虚发热,盗汗遗精 清相火,退虚热,常与知母、熟地、山芡肉、龟板等配伍,如大补阴丸。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5~10g。或入丸散。燥湿解毒多生用;除蒸退热多盐制,止血多炭制。
【备注】
《珍珠囊》:“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之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
本品含小檗碱、黄柏碱等多种生物碱,还有黄柏酮、黄柏内酯等。黄柏的抗菌效力与黄连相似,对血小板有保持作用,外用可促使皮下渗血的吸收,还有利胆、利尿、降压等作用,但其功效不如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