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图184)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411页(1229字)

图184 黄药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块茎。原植物系多年生缠绕草本,多为野生。另外,陕西发现一种“黄药子”与习用者不同,应注意鉴别。

【性状鉴别】

块茎多切成圆形或长圆形片状。直径3~7cm,厚0.4~1cm。外皮棕黑色或灰黑色,有皱纹及棕黄色突起的须根痕,有的可见残留的细小硬须根。切断面黄白色至棕黄色,密布橙黄色麻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粉性。气微,味苦。

以片大、外皮色棕黑、断面色黄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拣去杂质,洗净。

(二)切制

洗净,润透,切小块,或切厚片,干燥。

【性味归经功效】

平,苦。有毒。归肺、肝经。消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应用】

1.瘿瘤 单味酒浸服用,可取效,亦常与牡蛎、海藻等配伍,如消瘿汤。

2.疮疡痈肿、咽喉肿痛及毒咬伤 常与清热解毒药物双花、紫花地丁、败酱等配伍。亦可单味应用。治疗甲状腺肿大,食管、胃、肝、直肠肿瘤,可与白花蛇舌草、昆布、海藻、薏苡仁、山慈菇等配伍。

3.血热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证 可与棕榈炭、薄荷等凉血止血药配伍,尤其对肺热咯血疗效较好。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10~15g。脾胃虚弱与有肝脏疾患者,慎用。

【备注】

本草纲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本品含呋喃去甲基二萜类化合物,黄药子萜A、B、C,皂苷及微量碘等。对缺碘所致的动物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而对子宫则有兴奋作用。此外有止血作用。

本品有抗菌作用。本品有一定毒性,可引起口舌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瞳孔缩小,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心脏麻痹而死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