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宁夏内蒙行》第56页(5295字)

鸣沙声声、黄河九曲,沙坡头是无拘洒脱的地方……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城西20公里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它是由春季腾格里风沙自西北南延堆积而成的大沙丘,蜿蜒起伏,一望无际。明以前名“方斛堆”、“大沙子山”,明初称“沙坡头”沿用至今。沙坡头的沙丘离黄河水面垂直高度约300米,从上滑下,轰轰作响,故它又叫鸣沙山。

沙坡头地形地貌独特。黄河自黑山峡穿石而出,抵沙坡头落差85米。黄河在百米沙山下拐了一个S形的弯,河面渐宽,水势平稳。咫尺之间,一边是黄沙瀑布,寸草不生;一边是流水潺潺,滴翠流红。滚滚黄河水依沙山流淌,以沙山为岸,黄河与沙山相依相偎,互不侵犯。不管风沙肆虐,不管激浪冲刷,沙山嵬然不动,黄河畅流无阻,未见沙山移位,也未见黄河改道。这种沙漠与园林各守阵地、沙山与黄河友好相处的奇特景观令地理学家叹为观止,同时也吸引了大批游客,使沙坡头成为游览胜地。

现沙坡头已开发了多种旅游项目:

沙坡鸣钟

沙坡头百米沙山悬若飞瀑,人乘沙流如从天降,无染尘之忧,有钟鼓之乐,听声有钟,寻钟无影,其乐无穷,这就是沙坡鸣钟,就是响沙。人们从高大的沙山坡上往下滑动的时候,会听到一种如钟似鼓的响声。这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富含石英的沙子与人体接触互相摩擦发出的声音。太阳越曝,天气越热,响声越大。

提示:人从沙山下滑,请调整协调好姿势,一但头部冲下,不雅不说,且有危险,注意!

关于鸣沙山,还有一段凄凉的传说。

相传沙坡头原来是一个住着好几万人口的滨河城市。老百姓叫之为桂王城。城市街道整齐,市面繁荣,满城绿树掩映,百花齐放。钟鼓楼耸立,一口有几百年历史的铸铁大钟敲响后,十几里外都听得清清楚楚。一遇重大事情这个大钟就会不敲自鸣。

桂王城里最高长官吴王是由朝廷委派的,他的儿子吴旗在与相邻蒙古沙陀王交战时被强纳为婿,因吴旗不从,强悍的沙陀王派铁骑横扫了桂王城,并将桂王城用黄沙掩埋,那口遇事即鸣的大钟也被埋在沙山之下。

从此以后,有的人说沙子虽然埋了桂王城,但城里还有人活着。有的人说人全死光了,就是那口钟还保持着灵性。也有人说沙坡底下还有活人。所以,每当有人从沙坡上往下滑的时候,沙堆下面就发出一种“嗡嗡”的声音,这是被埋在下面的人听到上面有动静齐声呼救的喊声。也有人说那是大钟报警的声音。

沙坡头下面有几股泉水,清得跟泪水似的,有人说那是被压埋在沙子下面的桂王城的百姓哭喊呼救的泪水汇集成的,所以就把它叫做“泪泉”。

漫步桂王园

沙坡鸣钟南面靠黄河北岸有一片果园,叫桂王园。传说这里是桂王私家花园,遍植奇花异草,四季鸟语花香。就在桂王城被沙压埋的前一天晚上,大街上出现了一个挑担叫卖的白须老人。他担着两个竹筐,一头装枣子,一头装梨,老者尽管叫卖,人们并无回应。这位老者一直在街上喊叫到天亮,都没有卖出一个枣一个梨,他把满筐的枣、梨倒在桂王园里走了。直到桂王城被沙压埋,遭了灭顶之灾以后,几个在城外干活幸免于难的年轻人跌跌爬爬来到沙山前哭喊自己亲人的时候,才发现河边的桂王园里撒了一地的枣、梨,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头一天夜里街上叫卖枣、梨的白须老者是神仙,下凡要搭救城里的百姓哩!他吆喝得那么急切!是告诉大家“早离,早离”!

由于人都被埋在沙堆底下,白须老人撒在桂王园里的枣、梨没人去捡,慢慢地果肉腐烂了,果核在土里发了芽,园子里便长出了一棵棵枣树、梨树。现在桂王园里到处是枣树和梨树,有不少枣树枝干苍老,它们与沙山下的泪泉一样,用顽强的生命和不屈的流淌与黄沙做最坚韧的斗争,也一再告诉大家,要爱惜绿色,珍惜生命,不要让流沙毁坏我们的家园。

参观享誉世界的治沙奇迹

沙坡头的另一个叫绝之处,是包兰铁路固沙林带。世界上还没有一处像沙坡头这样,把自然景区与科学实验园地融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沙坡头是寓教于乐的科学殿堂。

1955年,国家为开发大西北修建包兰铁路,规划铁路要穿越腾格里沙漠。为确保铁路畅通无阻国家委托中国科学院、铁道部、林业部治理包兰铁路迎水桥到孟家湾段的两侧流沙。科研人员创造出了“1×1(米)”的麦草方格固沙法——沙坡头方式。运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手段,成功地解决了东起迎水桥西至干塘的55公里包兰铁路两侧的流动沙丘的固定问题,在铁路沿线建成数百米宽的防风固沙林、方格草障为主的绿色长廊。有效地阻止了腾格里沙漠的南移,使这条由首都北京通往西北重镇兰州的铁路大动脉,自1958年通车以来畅通无阻,创造了人类征服大沙漠的奇迹。

游人在沙坡头游览,可以看到火车从黄沙上驰过,也可以参观治沙科技馆、沙生植物园等,领略治沙带给生命的喜悦。

腾格里沙漠探验

推荐线路(一日游):

中卫高庙——沙坡头——腾格里沙漠营地。

活动内容:参观高庙,沙坡头游览,乘皮筏子游黄河。午餐后,参观沙生植物园和治沙成就展,在腾格里沙漠营地的草原上骑,沙漠里骑骆驼,放风筝,球类活动,观大漠草原风光观赏月夜沙漠情景。蒙古族风味晚餐后观沙海落日及夜景,篝火晚会。夜宿蒙古包或沙漠帐篷。次日晨观沙海日出,早餐后返程。

提示:摄影爱好者可在沙海落日及晨曦时拍摄逆光作品,极美。

沙漠之舟——骆驼

在寸草不生、极度缺水的沙漠里,只有骆驼最善跋涉,骆驼背上有硬实的驼峰,内贮脂肪。胃分三室,附生二三十个水脬,用来贮水。在沙漠里长时间得不到食物补给时,骆驼就动用驼峰里贮存的脂肪。驼峰最丰满的时候,可以贮存二三十公斤脂肪,足够它消耗一阵子的。如果长途跋涉,体力消耗过大,又无食物补给,驼峰便明显变小,软软地倒向一边,这是即将“弹尽粮绝”的信号。

骆驼耐渴的秘密在于它善于饮水,即便是苦涩的咸水,也能一口气喝下百十来斤。不仅如此,骆驼还善辨水源,在干燥无比的沙漠里,它能嗅辨出二三里地之外的水源,据说还能嗅出埋在沙丘下面的水味。

骆驼还有其他奇特之处:蹄子扁平,其状如盘,走在沙漠里不易下陷,掌上一层厚厚的肉垫,既耐磨又耐烫;它天生一对十分可爱的双眼皮,睫毛也是双层的,便于遮挡风沙,在风沙迷漫时行进;骆驼鼻孔里有瓣膜,每遇风沙,瓣膜关闭,既不影响呼吸,又不吸入沙尘。还有,骆驼可以自行调节体温,在暑天炙沙里不会中暑生病;在寒冬雪地上,体温自动调升,不致感冒发烧。最耐人寻味的是它善通人性。沙暴起时,它会卧倒,骑手可以躺在他的怀里躲避风沙的袭击。

黄河漂流

漂流线路:

沙坡头——大柳树——沙坡头

漂流工具:羊皮筏或快艇

活动内容:观赏峡谷风光,领略皮筏漂流乐趣

羊皮筏子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载工具,当地人叫它“排子”,是由十多个羊皮“浑脱”(熟制后的整张羊皮囊)并排绷在木架杆上制作而成的气囊“船”。黄河峡谷两岸奇山怪峰纷呈,还有古老的黄河水车悠悠转动,景观极富西部黄河风采。

沙漠探险须知

骆驼性情温顺,步伐稳健,骑上它漫游沙海是安全的。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骆驼站起时先起后腿,身躯前倾。所以,客人应手抓其前峰,身体顺势后仰。与骆驼身躯形成一定角度,以保持平衡。骆驼下卧时先卧前腿,驱身前倾,所以客人应手撑其前峰,身体顺势后仰,与骆驼身躯保持一定的角度,以保持平衡。总之,骆驼或起或卧,都是身躯前倾。客人都是手抓其前峰,身体后仰。

②骆驼行走步伐较大,所以摇摆幅度也较大,有的客人骑在上面不久就觉得屁股有点痛。这时可以双脚撑蹬,双手撑驼峰,作站立状稍加休整。但不可两脚轮流踩蹬。如果骑乘时间长了,习惯了,也可以抓紧驼峰,缓缓抬起前腿,将身体侧转,换成侧骑姿式。此时的要领是抓紧驼峰,慢慢转身,初骑驼者不得要领,最好不要随便变换骑坐的姿式。

③沙上骑驼只要不随便乱动就没有什么大的危险,但到了终点。千万不要觉得骆驼老实,又是松软的沙地,就从骆驼上跳下来,这样容易出事。一定要等骆驼停稳卧定,再下驼不迟。

④沙漠营地的太阳能淋浴,用水量有限,所以应注意节约用水。

⑤夜宿沙漠,不可远离营地、帐篷。因沙海夜色,没有特殊标记,极易迷失方向。

⑥沙漠里昼夜气温变化悬殊,白天炎热,傍晚太阳西沉,沙子很快散热变凉,所以夜宿沙漠要注意盖好被巾,以免受凉。

漂流须知:

上下羊皮筏的要领:

上筏子时举步轻踏筏杆(下脚太重,可能把皮筏蹬远)。待前脚踏稳后再慢慢转移身体重心,轻挪后脚上筏。双脚站稳以后再按排子工指点,坐到适当的位置上。筏上挪动也须轻举双脚,前脚站稳了再动后脚。同时注意腰,将身体的重心下移,避免前后左右摇晃,失衡落水。下筏子的要领是;①猫腰起身,不可猛然站起,以免皮筏摇晃,身体失衡;②筏上移动,如前所述;③下筏时前脚落地后稍停一下,待“脚踏实地”以后,再轻抬后脚,千万不可脚跟得太紧,或用后脚猛蹬皮筏,否则皮筏受脚的蹬力急往后漂,会将下筏人带入水中。

沙坡头是一个充满了西部异趣的地方,相信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沙坡头尽兴而归。

西吉彩鲫

的颜色,一般为灰褐色,也有金色、银色和红色等。但在宁夏西吉县的水堰中却有一种彩色的鲫鱼。这种彩色的鲫鱼,在史籍资料中不见记载,在现实生活中也罕见。宁夏水产科技工作者,根据其产地、色泽,把它定名为“西吉彩鲫”。西吉彩鲫在西吉的水堰中生长。这些水堰是1920年海原发生大地震后形成的,彩鲫究竟是怎样出现在这些水堰中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主要景点:沙坡头、一百零八塔

美食:沙地所产瓜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