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毒性肾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340页(1790字)
禽肾炎是由肾炎病毒(ANV)引起的主要侵害小鸡肾脏,呈现亚临床症状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在实验条件下1日龄感染ANV的鸡仅出现一过性腹泻,并非所有的鸡都表现腹泻症状。接种病毒7~14天后仔鸡增重受阻,4~21天内可见鸡拉白色稀薄粪便。本病死亡率受ANV毒株毒力、家禽品种和品系及实验感染条件等因素影响。在野外条件下肉仔鸡感染ANV后有的呈现亚临床感染症状,雏鸡患病呈现僵鸡综合征。
(二)病理剖检
在实验情况下,接种后4~21天肾脏有轻度到严重的变色(苍白褪色),不肿大,呈现内脏尿酸盐沉积,在心脏、腹膜和肝脏表面沉积着粉笔末样的尿酸盐结晶。
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并有颗粒细胞浸润,在变性的上皮细胞浆中见大小不等的嗜酸性颗粒。此外,还见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和中度纤维化(应用电镜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可分别测出变性上皮细胞内的ANV粒子和病毒抗原)。
(三)流行特点
目前,已知鸡可感染本病,在火鸡群中有ANV抗体存在。至今对其他动物的实验感染未获得成功。各种日龄鸡均可感染本病,但以1日龄鸡最易感。本病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据野外观察认为本病可通过蛋垂直传播,且从人工感染的鸡胚出壳的仔鸡中可分离到ANV。该病毒广泛分布于鸡体内,其中肾脏和空肠含毒量最高,而法氏囊、脾和肝脏中含毒量低。本病不感染火鸡,鸭也无本病特异抗体存在。细菌、病毒、寄生虫混合感染可诱发本病。
(四)实验室检查
1.病原分离与鉴定 从感染病鸡中分离ANV时,先以细胞培养液制备肾脏或直肠内容物的悬浮液(每毫升悬液中加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各1000单位)作为接种物,然后反复冻融3次,3000转/分离心去除大组织碎片,将上清液接种于鸡肾单层细胞(CKC)上或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龄无ANV抗体的SPF鸡胚,0.1~0.2毫升/胚。在接种的CKC培养物中,接种后72小时内出现圆形细胞型CPE,但未产生血凝素。应用细胞培养物分离肠道病毒时可能遇到一些困难。
应用胚体分离ANV时,3~6天死胚,接种的鸡胚呈现全身出血和水肿或生长受阻,获得的病毒分离物要以50纳米微孔滤膜检查或以50%胚胎组织悬液接种1日龄雏鸡,检查接种后3~7天肾脏出现病变时,可进一步确定本病。
2.血清学试验 自然和实验感染康复鸡可产生免疫应答,且可以通过常规血清中和试验(SN)、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试验(IFA)和ELISA进行测定。其中以SN较敏感。
免疫荧光技术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手段,在本病急性感染早期,应用抗ANV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受感染早期,应用抗ANV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感染的肾、直肠、空肠和法氏囊等切片中的病毒抗原,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免疫荧光技术也可用于检测细胞培养物和胚胎中的病毒抗原。在ANV感染的CKC培养物中,最早于接种后12小时在胞浆中可见块状和颗粒状抗原(小RNA病毒)。
3.类症鉴别要点 肾型IBV可引起鸡间质性肾炎,仅据组织学和病变难以将这两种病区分开,要根据肾型IBV有呼吸道症状和气管有病变进行区别。另外要与法氏囊病引起的肾脏肿大及代谢病痛风症引起的尿酸盐沉积进行区别。
二、防治
目前对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防止直接和间接接触的水平传播及经蛋垂直传播,预防各种病原混合感染,注意鸡舍消毒对控制本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