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宁夏内蒙行》第150页(646字)

蒙古包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发迹之前,蒙古人就已经住“编壁”房屋了,《史记》、《汉书》典籍称之为“毡帐”和“穹庐”。《黑江外记》载:“穹庐,国语(满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包’。”

蒙古包是一种适应游牧民族生活特点和北方气候特征的建筑形式。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哪里水肥草美就在哪里安家,所以蒙古包结构简单,搭建和拆迁都十分方便。蒙古包的支柱(百叶合那)是用细木棍和驼毛绳连结而成,用时拉开便成了圆形的墙,拆迁时折叠起来又可做勒勒车的箱板。蒙古包顶是用柳编成的扇形椽子制作,呈穹窿形,中间是有四根横撑子的圆形天窗,可通气通烟,又可采光。蒙古包所以设计成圆形,是因为北方多风、多雪,圆形阻力小,不积雪,又不存水。蒙古包的门方而小,且连地面,塞上的寒风不易侵入。

除这种易于迁建的蒙古包外,还有一种相对固定的,它的包墙和包顶都用柳条和泥土抹成,科尔沁草原地区多为这种形式。

如今,现代工业为蒙古包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材料,如玻璃钢管、塑料制品等,蒙古包已变得越来越坚固和美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