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鬼谷子辞典

黄帝

书籍:鬼谷子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湖北人民出版社《鬼谷子辞典》第301页(3219字)

黄帝,本姓公孙,后又姓姬,名轩辕,号有。我国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一位着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传说原始社会时期,有熊氏部落首领少典有一叫附宝的妃子,见雷电绕北斗的天枢星闪过,怦然心动,“感而怀孕,历二十四月而生黄帝”(《史记·五帝本纪·正义》)。黄帝初生之时便有神灵之气,头额如太阳,眉宇如骨,不满七十天就会说话,长大后忠厚敦实,聪明盖世。

黄帝本姓公孙,因成长在姬水,又以姬为姓;起居在轩辕山,便以轩辕为名;因是有熊氏部落首领的儿子,便以有熊为号;他做天子时有黄龙、土精出现,“有土德之瑞”(《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土的颜色为黄色,便号称“黄帝”。

黄帝时代,炎帝族开始衰落,诸侯并起,相互侵扰攻伐,残害百姓,荼毒生灵。黄帝见炎帝族无力平定战乱,便习武练兵,出兵讨伐,各部落纷纷宾服,只有九黎族首领蚩尤强暴凶悍,一时难以制服。此时的炎帝族却想侵凌宾服的部落,黄帝便“修德振兵”(《史记·五帝本纪》),发展生产,安抚百姓,率领训练好的熊、罴、貔、貅、貙、等各部落兵士同炎帝族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展开激战,经过三次短兵相接,黄帝大胜炎帝族。

炎帝族被战败以后,只有蚩尤还敢兴风作浪。相传,蚩尤共有兄弟八十一人,各统领一个氏族,全是“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耳上生毛硬如剑戟,头上长角能够杀人,蚩尤又采庐山之铜给部下作刀戟弓弩等各式武器,整个部族,个个凶狠善斗,无缘无故就大开杀戒,淫威遍于各部落。各部落都希望黄帝出来制服蚩尤。黄帝在劝说没有奏效的情况下,征集率领各部落同蚩尤大战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正在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时,蚩尤败退,黄帝乘胜追击,蚩尤忽然施展魔法,从鼻孔中喷出一团浓雾,刹那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黄帝士兵顿时迷失了方向,黄帝因此制“指南车”指引,历时三天三夜,冲出迷雾,捉杀了蚩尤。另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黄帝派应龙抵御蚩尤的进攻,应龙蓄积了大量的水。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呼风唤雨,制造迷雾,使应龙蓄积的水失去了作用。黄帝立即请来天女魃驱云逐雾,在天女魃的帮助下,顿时风停雨止,大雾散尽,于是攻杀了蚩尤。因黄帝在冀州之野清除了蚩尤这个最大的祸害与障碍,因此称冀州为“绝辔之野”。九黎族经长期斗争后,一部分退回南方;一部分留在北方,后来建立黎国;一部分被炎黄俘获,到西周时还留有“黎民”之称。直到后来所称的黎民百姓,也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历史。

黄帝替天行道,为民除害,被各部落尊为联盟首领,建都涿鹿,号黄帝。黄帝之称即从此开始。

黄帝虽有定都,过的却是往来不定、迁徙无常的生活,凡有战乱挑起,即出兵讨伐,劈山开道,涉水蹚河,食无常处,寝无定所,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因黄帝称帝时天空有祥云出现,故以云来纪事,手下的军队便称云师。

黄帝南征北战、东讨西伐,虽统领了各方部落,可他君临的天下却百业待兴。此时的黄帝已不再热衷刀光剑影,开始专注的是如何治国安民。

一天,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万群”(《史记·五帝本纪·正义》)。醒来后暗自揣摩,自言自语道:“风”,表示号令,执政的意思;“垢”,被风吹去“土”,即为“后”。难道天下还有姓风名后的人?持千钧之弩,力气超出常人;牧羊万群,肯定要出现诱导百姓行善从良的人。难道天下还有姓力名牧的?于是根据自己的推测到处寻找,终于在海角找到了风后,升他为相;在大泽里找到了力牧,升他为将。黄帝因此还作《占梦经》十一卷。后来黄帝又任用常先、大鸿两位贤人辅佐他治理天下,管理百姓。为防止争端,黄帝又划定各部落界限,设左右大监,监察各部落。于是万国安定,天下太平。

远古之时,人们结绳以纪事,黄帝一日忽得“宝鼎神策”(《史记·封禅书》),悟得上天定会给他以指示,于是推测神策以求知道“节气日辰之将来”(《史记·五帝本纪·索隐》)。为此,命“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造甲子,隶首作算数”(《晋书·律历志》中),命容成综合上述六种成果,“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余”(同上),制定出历法,取名为《调历》。另据《周易·系辞下传》记载,黄帝为改善人们生活条件,还命人“刳木为舟,剡木为揖”,借“舟楫之利以济交通”;“服”,靠牛马之力来“引重致远”;“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以杵捣臼,去除谷皮;“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凭弓箭之利,“以威天下”。上古之人,“穴居而野处”,黄帝时“易之以宫室”,以便更好地遮风蔽雨;远古之人安葬,以柴草裹身,“不封不树”,黄帝时“易之以棺椁”,让死者入土为安。为方便人们交流,黄帝又命仓颉探究天地的变化,观察星辰的运行,察看龟纹鸟羽山川的情形,用手画掌,创造了初始的文字。为除去百姓疾病之苦,更好地生存,黄帝还探究阴阳相互转化、协调的规律,品察草药的气味,察看病人的脸色,又命俞跗、歧伯、雷公考察穴位,研究脉搏、开置处方,以保人们享尽天年。我国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就是战国时的医学家托名黄帝而作。为让百姓穿上舒暖的衣服,黄帝命元妃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缝制供养衣服。

直此,万事理顺,人们按时播种五谷草木,驯养鸟兽虫,“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孰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风雨时节,五谷登孰”(《淮南子·览冥训》),“灾祸不生,所求不匮”(《史记·历书》)。“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淮南子·览冥训》)。可称得上太平极世。

黄帝有四个妃子。元妃西陵氏,名嫘祖;次妃方雷氏,名女节;三妃彤鱼氏;四妃嫫母。四个妃子共生有25个儿子,其中另建氏族有自己姓氏的14人,共12个姓,其中2人姓姬,2人姓己,其他十姓分别为酉、祁、滕、箴、任、荀、僖、姞、儇、衣。在二十五子中,元妃西陵氏嫘祖生的玄嚣、昌意,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晚年,“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八月十五那天,象征着天、地、人的三个宝鼎铸成,一条拖着花白胡须的龙从天而降,黄帝骑龙升天,大臣、后宫跟随他的共七十多人,许多大臣都想跟着走,紧抓龙须不放,龙须被拔掉许多,终未如愿。混乱中,黄帝的弓也掉了下来,留下来的大臣将黄帝的衣帽弓剑葬在桥山(在今陕西黄陵),后经历代整修扩建,即成为今天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还有传说讲:黄帝到了晚年,自己选择好死的日子,便与大臣们辞行而去,安葬在桥山,不久山陵崩裂,棺中空无尸首,只留下他的佩剑和鞋。据《汉书·人表考》记载:黄帝在位100年,活了117岁。

黄帝的出生入死、文治武功,是否像传说的那样神奇,我们无需稽考。但有一点勿庸置疑,传说中的黄帝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一块强有力的磁石。他作为古代中原各族的祖先之一,至今乃至将来,也必将被人们所顶礼膜拜。

(五帝:一说为黄帝、颛顼、帝、唐、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