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开元寺
书籍:禅宗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湖北人民出版社《禅宗词典》第257页(482字)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盘门内东大街。始建于三国时东吴赤乌(238-251)年间,初名“通玄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称“开元寺”,后毁。吴越宝大二年(925),吴越王钱镠于现址重建开元寺。此后宋、元、明三代先后增建了天王殿、大殿、石佛殿、戒坛、地藏殿、西方殿、藏经阁(无梁殿)、万佛阁等。历代住此寺的禅宗高僧有印宗、荆溪湛然、长庆慧棱、黄龙楚南、清凉澄观、慈云遵式等。清咸丰十年(1860),又毁于兵火,仅存藏经阁。此阁采用券洞式砖结构,不用寸木,故俗称“无梁殿”。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为两层楼阁式,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楼阁正中有精致的八角形砖构藻井,四壁镶嵌明代石刻《梵网经》、《华严经》。殿身外墙面,上下各辟五座拱门,并有半圆砖倚柱和精美的石雕须弥座。檐下砖制垂莲柱、雀替、华版、额枋、斗栱,均仿木结构形制。二层平座栏杆,砖雕精细,图案典雅。屋顶坡度不大,边檐和四角微微向上反翘,给人以稳重而又玲珑之感。1977年,在拆毁附近平房时发现一石函,内藏《开元寺志》一部,详细地记载了开元寺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