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老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16页(923字)

【着者】:

又称《道德经》。作者和成书年代,至今仍有争议。据宋人和近代学者考证,老子》可能是道家后学根据老聃的思想言论记述而成,约成书于战国初年。老聃,又称老子,姓李名耳,中国春秋末期哲学家,道家创始人。全书共81章,分上、下两篇,是用韵文写的哲学。《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是派生天地万物的根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为,从“道”中产生了统一的气,又分化为对立的阴阳,阴阳交合,产生万物。对“道”的内涵,《老子》或把它当作物质性的实体,说“道”“其中有象”、“其中有物”;或把它说成一种恍惚不定、不可捉摸的东西。这就使人们长期以来为老子哲学的性质属唯心还是唯物的问题争论不休。《老子》“反者道之动”的辩证矛盾观,也是该书最有特色的地方。《老子》提出了一系列矛盾概念,如大小、高下、前后、生死、祸福等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矛盾的普遍存在。《老子》还指出,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如有与无,难与易等,任何一方都以另一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同时,矛盾的双方都要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反者道之动”就是概括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之后所形成的普遍法则,它揭示了事物向相反方面转化是合乎规律的运动,包含了否定是发展的必经环节的思想。在认识论上,《老子》提出“静观”、“玄览”的直觉主义认识论,以反对孔子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墨子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这种直觉主义认识论要求人们把内心打扫得干干净净,像一面清澈幽明的镜子,这样,万物自然就会呈现在面前,然后用内心直观的方法,在对万物的冷静观察中认识和把握万物的根本——“道”。显然这种认识方法具有神秘主义的倾向,合理之处是主张观察的客观性、深入性和整体性。《老子》中充满了东方的智慧,但他的历史观是保守、复古、倒退的,这是《老子》思想中的糟粕。《老子》对其后道教的影响很大,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称为“道德真经”。《老子》的注本较好的有魏王弼的注本、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老子衍》、清魏源的《老子本义》、今人杨树达的《老子古义》等。

上一篇:《大学》 下一篇:青年读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