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哥达纲领批判》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105页(1969字)

【着者】:

克思着。马克思(1818-1883),德国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本书是马克思为反对德国工人党内深受拉萨尔影响的机会主义宗派而写的。1891年由恩格斯发表。拉萨尔(1825-1864)是德国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的始祖。曾参加1848年德国革命,结识马克思,革命失败后,便消极悲观,发表一些充满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着作。1862年马克思与他决裂。1863年拉萨尔窃据“全德工人联合会”主席。他回避劳动受自然的制约性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意义,空谈“劳动”是一切产品的唯一“源泉”,宣传工资铁律。所谓工资铁律是指平均工资始终停留在一国人民为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按照习惯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主张把“全部劳动所得给予工人”,认为只要改变分配方式,使工人“公平地”分配到“全部劳动所得”,就可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反对暴力革命,鼓吹通过合法斗争,来取得普遍、直接、平等的选举权,使普鲁士王国变成“自由国家”。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对拉萨尔的机会主义理论进行批判,积极帮助“全德工人联合会”中以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为代表的左派力量。1869年以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为代表的左派力量,在爱森纳赫城正式成立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又称爱森纳赫派)。1874年10月,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共同拟定了充满拉萨尔主义观点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草案。1875年在两派合并的哥达大会上通过了这个纲领,即《哥达纲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报上看到纲领草案后,认为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纲领,会使党堕落,使德国工人运动迷失方向。为了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拉萨尔主义的界限,帮助爱森纳赫派为代表的德国工人运动继续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马克思于1875年4、5月间抱病写了这部着作。它不仅彻底批判了拉萨尔主义,而且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其基本内容是:(一)批判了《哥达纲领》的改良主义观点,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哥达纲领》主张通过由国家帮助的生产合作社使工人阶级得到解放。马克思把它斥之为“拉萨尔的幻想”,指出改良道路是走不通的,无产阶级只有把现有生产条件进行根本的变革,彻底铲除私有制,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此外,马克思还批判了拉萨尔的工资铁律。(二)批判了拉萨尔的“自由国家”观,提出了过渡时期的理论,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哥达纲领》接受拉萨尔“自由国家”的谬论,并把它作为党的奋斗目标。马克思指出:根本不存在什么“自由国家”,有国家就不会有绝对的自由,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对无产阶级来说,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国家,也决不是“自由”国家,其最终目的是要根除国家这种赘物。还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页)(三)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理论,批判了拉萨尔的小资产阶级的分配观。在分配问题上,《哥达纲领》主张“公平分配劳动所得”,使“劳动所得不折不扣和按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马克思批判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绝对不能“不折不扣”地分配社会的全部产品。为了生产的继续进行,在分配产品时必须扣除补偿基金,扣除扩大再生产以及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和应付灾害的那部分资金。马克思还说,也不能平等地分配社会产品,因为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人类所遇到的将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生产还不发达,产品还不丰富,劳动还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只有以“按劳分配”的原则来分配产品,才能把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要求与人们生产的贡献紧紧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人们在生产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四)批判了拉萨尔否认农民革命性和宣扬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谬论,坚持了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哥达纲领批判》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继《共产党宣言》之后,在纲领、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不朽文献。马克思在这本着作中说过,社会主义社会是已经实现了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这一预言的根本前提是:社会主义社会以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高度发展为基础,可以实现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实现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历史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不但生产资料公有制要采取两种形式,而且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并存。商品生产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要大力发展。我们在学习《哥达纲领批判》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