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汉宫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341页(931字)

【着者】:

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杂剧剧本。致远着。马致远(约1251-1321后),中国元代戏剧家、散曲家。《汉宫秋》描写的是昭君和番的故事。有关王昭君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是历代作家和人写作的题材之一,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歌咏、或悲悼、或哀怨,慨叹昭君的“红颜薄命”。《汉宫秋》不拘泥于历代流传的故事和历史记载,大胆突破前人的束缚,加以艺术的虚构和创造,注入了具有强烈政治倾向和现实意义的内容。剧情大意是这样的:汉元帝时,朝廷派中大夫、画工毛延寿遍行天下,挑选美女进宫。毛延寿借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秭归农家少女王昭君被选中,但她生性耿直,不肯向毛延寿进行贿赂,毛延寿故意在画像中丑化她的形象,结果被打入冷宫,过着凄清冷落的生活。10年之后,汉元帝偶然到后宫巡幸,听到弹琵琶的声音,得见昭君,被她美丽的容貌所迷恋,于是大加宠幸,封为明妃。又追查玷污美人图一事,毛延寿畏欺君之罪,远逃匈奴,挑唆单于起兵索讨昭君。匈奴大军压境,气势汹汹,汉朝无力抵抗,文武大臣,束手无策,昭君情愿和亲,以息战事。汉元帝无可奈何,只好送昭君出宫。昭君出塞后,途经黑江,投水而死。汉元帝深居汉宫,听孤雁哀鸣,无限思念昭君。匈奴单于见昭君已死,后悔联盟被离间,不愿与汉朝再结新仇,便将毛延寿绑送汉朝,两国重修旧好。剧作描绘了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同时突出地表现了王昭君热爱祖国,反对战争的感情。在国家危亡时,王昭君挺身而出,是对满朝大臣贪生怕死的尖锐嘲讽;在进入匈奴之前,昭君举酒望南祭奠,然后投江殉国,进一步表现了她热爱汉朝,热爱故国的感情。在蒙族统治者统治下的元代,《汉宫秋》表现的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情绪,是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作品以汉、匈和好结束全剧,也反映了人民要求民族和睦的愿望。《汉宫秋》在艺术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剧作不追求曲折的情节,不着重戏剧冲突的营构,而着力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抒写人物的复杂感情,准确细致地表达人物强烈的感情冲突,以浓厚的抒情见长。此外,剧作的不少曲辞优美生动,具有抒情诗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它不仅在国内舞台上受到欢迎,早在1829年就被英国人大卫斯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琵琶记》 下一篇:《牡丹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