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119页(1329字)

【着者】:

简称《通论》。

凯恩斯着。凯恩斯(1883-1946),英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

本书为作者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着作。1936年发表。全书共分为6篇:第1篇《引论》为全书的概述和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篇《定义与观念》为插入部分,是对若干概念的解释;第3、4篇是全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的进一步发挥;第5篇为工资理论;第6篇为危机理论。本书的中心议题是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基本论点可概括为:(一)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在本书出版之前,西方经济学界被歇尔(英国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统治着。

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论”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一架可以自行调节的机器,如果供求均衡遇到意外因素的影响,使价格和产量离开均衡位置,就会有某种力量发生作用使它回复到均衡位置。“均衡价格论”是自由竞争制度的理论表现。

(“均衡价格论”的理论基础是“萨伊原理”,萨伊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提出所谓“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原理,以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即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不足,由此引起萧条和失业。为什么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呢?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对货币灵活偏好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作用的结果。认为,一般人们消费的增长总是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即边际消费倾向是正数,但又总是小于1,并且有递减的趋势,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所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即新增资本的预期的利润率,有递减的趋势;同时,由于人们对于货币的心理上的流动偏好,利息率不可能过于降低,而当预期的利润率低于或接近于利息率时,人们就不愿增加投资了。

三者的作用结果,将引起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不足,从而产生经济危机。(二)国家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消除失业和避免出现经济危机的唯一办法。

这是对传统西方经济学中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资本主义经济就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等理论的“革命”。(三)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使用了一批总量概念,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去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传统的微观领域转到宏观领域。50多年来,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对于当代西方经济思潮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全面的经济危机。

在新的情况下,资本主义急需一套新的经济理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便适应这种需要“应运而生”。本书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轰动,同时受到西方各国统治阶级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防止30年代大危机重演,根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制订了一系列的“需求管理”政策。

这些政策对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缓和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前提,是不触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本身,这就决定了它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只能缓和矛盾而不能消除矛盾,无法医治“滞胀”这个资本主义的新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