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虞诩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33页(1525字)

【生卒】:生卒年不详

字升卿、定安,东汉中期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人。

自幼聪颖好学,年十二通《尚书》,后以孝名被辟为郎中。

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羌人大举反叛朝廷,先后攻破并、凉二州。

大将军邓骘因兵役经费不足,主张放弃凉州,集中力量经营北部边防。

朝臣对此不敢辩驳。

虞诩闻讯,急向太尉李修进言:“先帝开拓土宇,劬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

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育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

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诩恐其疽食侵淫而无限极。弃之非计。”(《后汉书·虞诩传》)李修听后,再与众臣会议,最终采纳了虞诩的主张。

不久,虞诩被任命为朝歌(今河南淇县)县长。朝歌人宁季聚众起事,攻杀官吏,官府无力制止。虞诩到任后,让熟悉当地情况的县府掾吏举报案情,将曾经有过抢劫、盗窃等不法行为的人,召集起来,宣布赦免他们以往的罪行,指使他们混入宁季的驻地,充当官府的内线。虞诩则派兵埋伏下来,等宁季的部众外出劫掠,迅即掩杀数百人。另外,虞诩又派一些裁缝潜入宁季的驻地,为宁季的部众缝制衣服,而暗中缝上记号。

宁季的部众只要进入集市,就很快被官府抓获,因此惊骇不已,旋即溃散。朝歌恢复安定。

永初五年(111年),虞诩出任武都(今甘肃成县)太守,在赴任途中遭遇羌人的阻截。虞诩仅带有属吏和少量兵力,无法直接与羌人交锋,因而当即停下来,扬言要上书请兵,等援兵到来,再向前进发。

羌人信以为真,分散去别处抢掠。虞诩乘机兼程而进,日行百里。在宿营时又命令每人挖筑两座灶台,并且每天增加一倍。羌人见虞诩一行突过崤谷(在今陕西宝),急忙集中人追过去。

但他们来到官军营地,看到灶台的数量日渐增多,以为接应虞诩的援兵已经赶到,也就不敢追下去。虞诩的部属有些不解,当面问虞诩说:“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30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200里,何也?”虞诩向他们解释说:“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后汉书·虞诩传》)

到达武都后,虞诩得知羌人围攻赤亭(在今甘肃礼县),已有数十天,随即领兵前去救援。

在与羌人对阵时,虞诩下令军中不许发射强弩,只使用射程较近的弓弩。羌人误以为官军弩小力弱,而不能远射,就集中兵力,发起猛烈的攻击。

这时,虞诩下令改用强弩,20张弩共射1人,发无不中,羌人大为惊诧,仓忙撤去。嗣后,虞诩又令城中部队,整队从东门出,由北门进;经过更换服装,再从别的城门出入。羌人看到这一情形,不知官军究竟有多少人马,不禁畏惧起来。

虞诩料定羌人很快会撤退,暗中派500名精壮士兵,在城外羌人撤退必经之处埋伏下来。羌人撤退时遭官军伏兵袭击,损失极为惨重。武都郡由此平定。

虞诩作为一名地方官员,虽然没有专门从事军事活动,没有指挥过大规模的作战,但在战术上运用和发挥了“兵无常势”、“兵以诈立“等指导原则,尤其是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反孙膑减灶诱敌的做法,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增灶退敌的成功战例。

上一篇:班超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