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乐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丝绸之路辞典》第509页(410字)

又称龟兹伎,古代西域龟兹国的乐舞,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吕光灭龟兹,从龟兹将此乐带入河西走廊。吕氏灭亡后,其乐散失。后魏统一北方后,又恢复此乐,但已有变异。至隋朝时,此乐已分为“西国龟兹”、“齐朝龟兹”、“土龟兹”三种。隋文帝开皇(581~600)时,已传入民间,“大盛于闾闬”。着名的演奏家有曹妙达,王长通、李士衡、郭金乐、安进贡等。隋炀帝时,又命其乐正白明达创造“新声”,丰富了“龟兹乐”的内容。其乐分“歌曲”、“解曲”、“舞曲”。“歌曲”有“善善摩尼”;“解曲”有“婆伽儿”;“舞曲”有“小天”。使用的乐器有:竖箜篌1,琵琶1,五弦琵琶1,笙1,横笛1,箫1,筚篥1,答腊鼓1,腰鼓1,羯鼓1,毛员鼓1,娄鼓1,铜鼓2,贝1。演奏时,乐工穿绯丝布袍、绯布袴,披皂丝布头巾。有4人伴舞。隋炀帝时的“九部乐”之一,唐朝则以其入“十部乐”,用以宴请外族、外国宾客。

上一篇:十部伎 下一篇:钵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