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gate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法律出版社《津美国法律百科辞典》第674页(4604字)

当美国经历其历史上除南北战争之外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水门事件时,该事件所引发的激怒迅速并确定地流入法律战斗的水道,由此衡量出法律在美国的位置。法律使水门事件的党派憎恨和不信任趋于平淡。反过来、这种不信任又对法律本身产生了有益和不利的影响。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丑闻从一个小事件开始。1972年6月17日,为理查德·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的间谍因闯入位于水门办公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而被捕。他们的目的是拍摄文件和安装窃听装置从而为竞选收集情报。在2年多的时间内,白宫竭力掩盖其卷入该罪行的行动。这一努力导致尼克松政府的大量高级官员被定罪,并且1974年8月9日,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辞职的总统。

尽管许多因素在水门事件的产生中发挥了作用,但没有一个因素比越南战争更重要。1968年尼克松总统入主白宫时,与他的前任肯尼迪和约翰逊一样,认为为了在与苏联和中国的关系中取得成功,美国必须呈现出其面貌和实力。为此,尼克松相信,美国有必要在越南缔结和平协议,以使南越(越南南方)能够保卫自己。这一信念导致尼克松在公众日益高涨的反对声中拖延了战争。

与他的前任再次相同,尼克松还认为,保守美国与敌方政府的谈判的秘密至关重要。就尼克松来说,当国内就越战的冲突升级时,这个正当的忧虑先扩大至可疑,然后是非正当的领域。

1969年春季,大多数被泄露的机密的国家安全情报出现在《纽约时报》上,由此披露了美国秘密轰炸柬埔寨和美国在与苏联的武器限制会谈中的后退形势。作为回应,尼克松命令联邦调查局开始窃听共17名有泄露情报嫌疑的政府官员。即使总统依其职权命令电子监视的权力在当时还不明朗,但联邦调查局还是如在约翰逊时期一样,在没有法院命令的情况下,执行了总统命令的窃听行动(参见wiretapping and electronic eavesdropping)。

为减少利用柬埔寨领土作为避难所的北越对美国和南越军队的攻击,1970年5月,尼克松命令入侵柬埔寨。该入侵激起了国内大规模的抗议,由此导致了肯特州立大学杀害事件、美国领先大学停学和发生于包括华盛顿在内的主要城市的大规模反战示威。白宫发现自己陷入真正的重围。

同年夏季,尼克松批准了所谓的休斯敦计划,该计划建议情报部门运用窃听、闯入和拆开邮件的方法在行政部门内进行调查。该计划的目的在于确定支持反战活动的源头,包括可能卷入的外国政府。但联邦调查局局长J.埃德加·胡佛由于其个人和官僚政治的原因反对该计划,结果该计划没有能够执行。

当休斯敦计划遭受争论之时,虽然管辖调查性监视的法律仍不明确,但1971年开始,此领域法律的状态开始明晰。1971年1月,在联邦起诉一个名为“白豹”的团伙共谋轰炸中央情报局位于密歇根州安阿波的一间办公室的案件中,美国地区法院法官达蒙·J.基思不顾司法部的反对,准许了一项逼迫交出政府窃听副本的辩护动议。上诉法院予以维持。1972年6月,最高法院维持了下级法院(参见United States v.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Eastern District of Michigan)的决定。在基思(以白豹案着称)案中,最高法院没有根据政府提出的其拥有无须法院命令而进行国家安全窃听的固有权力的要求作出裁决,而是更严密地裁决政府在本案中的忧虑不能证明其不遵守第四修正案要求法院命令的规定是正当的。

到1971年6月,当前国防部顾问丹尼尔·艾斯伯格将五角大楼的文件交给《纽约时报》时,下级法院已经在基思案中作出对政府不利的裁决。司法部提出禁止发表的动议,但最高法院根据第一修正案作出了支持《纽约时报》的裁决(参见New York Times Co.v.United States)。

这样,尼克松因遭受来自法院和他自己机构的阻力而受挫。他通过设立处理机密情报和泄露问题的白宫特别调查小组,又称为“管子工”,予以回应。

“管子工”的目标本质上是已破产的休斯敦计划的目标。然而,并不像休斯敦计划预想的那样成立一个训练有素的国家安全机构,“管子工”是一个为特定目的而设且无人管理的小型而非正式的执行部门。“管子工”的运作主管是G.戈登·利迪——财政部官员即前联邦调查局间谍,和E.霍华德·亨特——前中央情报局间谍和惨败的入侵湾(Bay of pigs)之战的老兵。“管子工”的首次出击是盗窃丹尼尔·艾斯伯格的精神病医师的办公室,目的是获取有关艾斯伯格的、会败坏其名誉和暗中破坏其对未决的刑事指控的辩护的情报。如“管子工”承担的其他任务一样,这次行动又徒劳无功。在1971年年底前,该小组终止运作。

在尼克松总统的指示下,白宫情报收集工作的中心现在转移到1972年竞选连任和获取政治情报。为了准备收集这类情报的计划,利迪和亨特被指派到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1972年春季,竞选主任及前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批准了250000美元给利迪和亨特,作为从事情报活动的经费,这些情报活动包括闯入水门。这次盗窃行动以失败和盗窃者被捕告终。

自从盗窃者被捕后,掩盖水门事件的行动就立即开始了。白宫通过全盘否认使自己远离闯入事件,同时指派白宫法律顾问约翰·迪安妥善安排掩盖的细节。那些细节包括竞选工作人员(如竞选副主席杰伯·格鲁德)作伪证。尼克松总统的私人法律顾问赫伯特·卡姆巴克被指派向水门盗窃者交付用于支付律师费以及赡养家庭的款项,因为他们保持沉默对整个掩盖策略获得成功至关重要。早在1972年6月23日,尼克松总统自己就卷入了掩盖行动,当时他与白宫办公厅主任H.R.霍尔德曼就在计划中寻求中央情报局的协助进行了商议。尼克松在发表的虚伪的公开声明中称,他以及白宫其他任何人都对闯入水门事件一无所知。

与此同时,尼克松还由于越战以外的原因招致政治对抗。1971年开始,尼克松已表明其通过创设一个将行政部门的权力更完全地集中到白宫手里的“行政总统职权”来改变联邦权力的传统制衡的意图。1972年大选胜利后,当时对水门事件的掩盖仍在掌控之中,尼克松立即指定了4名内阁官员监督联邦官僚机构和国会之间的关系,以使白宫取得控制权。这一权力主张增强了对手对他的敌意,同时也破坏了传统拥护者对他的支持,从而削弱了他应对即将到来的弹劾危机的能力。

掩盖策略是逐步瓦解的。首先,腐败政治行为(包括非法筹款和卑鄙行为)的证据被一家新闻媒体发现并曝光。该媒体开始并不愿意报道水门事件,但最终却使之成为美国历史上被最大规模报道的政治事件。其次,面临刑事处罚风险的人(如詹姆斯·麦考德和约翰·迪安)决定向法庭和检察官说出他们的参与情况。再次,参议院水门事件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调查人员“攻入”总统拥护者的核心集团,迫使霍尔德曼和总统助理约翰·埃利西曼辞职。最后,总统的录音系统自证其罪以及揭示总统亲自参与掩盖水门事件的证据被披露。

1973年10月20日,司法部长埃略特·理查德逊和副部长威廉·拉克尔肖斯辞职,而拒不执行总统将调查水门事件的特别检察官阿奇博尔德·考克斯解职的命令,因为他们认为这缺乏充分的理由。此次以“星期六夜晚大屠杀”着称的辞职事件增加了总统交出录音带的压力。这种压力一直持续到最高法院就美国诉美国总统尼克松(United States v.Nixon,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1974)一案作出裁决——拒绝总统提出的、其就录音带享有行政特权的要求。该裁决使1972年6月23日的一盘显示其有罪的录音带被发现,该录音带揭示了尼克松参与掩盖的事实并致使他无法抵抗弹劾。1974年8月8日,理查德·尼克松向全国发表辞职讲话,并于次日离开了白宫。

至此水门事件终结,同时后水门时代开始。水门事件带给美国法律和政治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尽管现有的制约与平衡原则成功地使尼克松下台,但改革者们从此次危机中吸取到对应的教训,要求进行大规模的变革。国会设立了现已不存在的独立检察官办公室(参见Morrison v.Olson,1987)。新的立法对官员提出严厉的财务报告要求,限制前官员与他们以前的机构和同事之间的联系,并且严格了关于竞选捐款的规则。国会设立了一个政府道德办公室,并且在各部门和机构中都设立了相应机构。行政部门中的调查性机构的规模飞速壮大。基于政府官员不愿公众知道的任何信息都有新闻价值的信念,调查报告数目激增。

结果,联邦政府在表面上变得比水门事件之前的政府更为廉洁。但是,政府服务也变得不像过去那样有吸引力。想要规避新规则的人们仍然能够找到这样做的途径。现在大家都相信,金钱在政治中的力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因此,水门事件的教训就没有看起来那么清晰,而且其中一些教训还没被吸取。

【参见“Executive Power(行政权)”、“Governance(治理)”、“Media and Law(媒体与法律)”】

John Osborne,The Last Nixon Watch,1975.J.Anthony Lukas,Nightmare:The Underside of the Nixon Years,1976.Richard Nixon,The Memoirs of Richard Nixon,1978.Henry A.Kissinger,Years of Upheaval,1982.Stephen E.Ambrose,Nixon {Vols.1-3),1987,1989,1991.Stanley L.Kutler,The Wars of Watergate:The Last Crisis of Richard Nixon,1990.Suzanne Garment,Scandal;The Culture of Mistrust in American Politics,1992.H.R.Haldeman,The Haldeman Diaries:Inside the Nixon White House,1994.

——Leonard Garment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