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故城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域地名词典》第108页(1084字)
位于吐鲁番市东40余公里的火焰山脚下,又叫“亦都护城”。故城西邻阿斯塔那(今三堡乡),北接哈拉和卓(今二堡乡)。公元前1世纪,西汉屯田部队在此设立高昌壁,以后迭经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州等变迁,曾是吐鲁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故城于元初毁于战火,使用了1300余年。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一样,都是吐鲁番千年沧桑的历史见证。今天,仍可以从其高耸的城墙、深陷的护城河轮廓看出它往昔的雄风。现存的故城遗址,是高昌回鹘时期在唐代高昌城的基础上改建增筑的。登高展望,高昌故城全城呈不规则正方形,布局可分为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总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外城墙基厚12米,高达11.5米,周长约5.4公里,均为夯土筑成,夯层厚0.08~0.12米,间杂少量的土块,有极清晰的夹棍眼。城墙外有马面、瓮城等防御设施。西城墙有两门,北端一门保存较好。北、东两面城垣也有两个城门,但门址现已不存。南城墙有三个关口。内城居外城正中,城墙全为夯土筑成,西、南画面保存较好,周长约3公里,其建筑年代较外城为早。宫城为长方形,据全城最北部。外城的北墙就是宫城的北墙,内城的北墙是宫城的南墙。宫城内尚存多座夯土筑成的三四米高的殿基,夯层厚度约0.35~0.48米,可看出是一座高达四层的宫殿建筑遗址。内城北部有一略呈方形的小堡垒,当地叫“可汗堡”。堡内土台上有高达15米的夯筑塔形建筑,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物。外城西南角有一大型寺院,占地近1万平方米。佛寺内据传为“唐僧讲经台”的建筑尤为引人注目。外城的东南角也有一所寺院,保存有一座多边形塔和一个礼拜窟(支提窟),是城内惟一保存有较好壁画的地方。城内遗物种类繁多,其中以回鹘时期摩尼教壁画、经典、文书、佛教壁画、塑像及不同文种的文书数量最多、最着名。回鹘时期以前的遗物,唐代的居多,但以北凉承平三年(445)沮渠安周造寺碑最负盛誉。据史书记载,高昌城当时有人口3万,僧侣3000。街道纵横,房屋栉比,商肆骈列,来往贩客不断。那不同肤色,各异服装、语言的熙熙攘攘的人流,显示出高昌当时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景象。当地的维吾尔族群众至今仍有称高昌为“亦都护库特赛里”的,意思就是“王城”,足见其往昔的繁华、荣耀。13世纪以后,高昌故城空留下一片废墟,如今,一切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探险家多人来过这里。1928年和1930年,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曾两次来故城调查。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也曾多次来这里考察。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