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传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67页(1162字)

中国小说史上对于施耐庵的第一篇评传,载《新世界小说社报》第八期,出刊于公元1907年,未署撰者姓名。前此,关于施耐庵只有一些零散记载,且多诬蔑之词。倡导“小说界革命”的梁启超,于公元1898年发表《译印政治小说序》,极力推崇欧洲和日本的所谓“政治小说”,亦极力贬低中国古代之小说,说它们“不出诲盗诲淫两端”,举《水浒传》与《红楼梦》为代表作。此后,围绕对这两部小说的评价,在中国近代小说论坛上,进行了广泛、深入和持续的辩论。《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一文,力辨“世以为耐庵为诲盗”乃谬见,称施氏为“中国小说大家”,文章分绪论、施耐庵之事迹、施耐庵之戟刺、施耐庵之着录、施耐庵之思想、施耐庵之效果与结论七部分,史料与评论兼备。绪论总论施耐庵着《水浒传》之历史功绩,认为在于“活已死之人心”,其功可与法国伟大启蒙主义思想家福禄特尔(今译伏尔泰)相比。文章引《庄子·外篇·田子方》成语:“哀莫大于心死”,认为中国之人心死于南宋以后之理学家,死于尊皇主义,只知日奉其性命财产以献于胡元之君主,救中国之途径,在于活此已死之人心。文章作者之民族、民主革命立场与启蒙主义之主张,于此充分显露。文章认为,施耐庵以宋江百八之传记,反对尊皇主义,活已死之人心,可谓“大慈悲、大手笔、大魔力”。文章将散见于各家着述的施氏轶事,补苴掇拾,成一施氏小传,题为“施耐庵之事迹”。其中有云:相传《水浒传》撰成之日,施氏拍案大叫曰:“足以亡元矣!”施耐庵之戟刺一节,作者谓施氏实受二大刺激乃有《水浒传》之作:一曰异族虐政,一曰理学余毒。“《水浒》出,而理学壁垒一拳洞之,快矣哉!”施耐庵之着录一节,称“施庵之宿怨,固有大于腐迁(司迁)者耳”,“举足触网罗,张口犯刑诛,既无言论自由之权,更无出版自由之利,不观其自序耶,曰:谈不及朝廷,则其不满于胡元,而又不敢显诽也可想。”施耐庵之思想一节,认为东国圣哲施耐庵之思想,合于西国圣哲,具有民权之思想、尚侠之思想、女权之思想。施耐庵之效果一节承前说,直谓元朝亡于《水浒传》,《水浒传》出,汉土光复,施氏之功伟于古希腊着名史学家布尔特奇(今亦译普鲁塔克),《水浒传》伟于欧洲史学名着《希腊罗马名人传》。结论一节,力辨“世以耐庵为诲盗”之说非是,提出“盗而受诲,则必为汉高祖之盗,为朱元璋之盗,为亚历山大之盗,肃清天下”的奇论;并且认为施氏之诲法有三善:一曰纯用白话,一曰题材范围不出下流社会,一曰主张民义,从形式到内容,充分肯定《水浒传》之长处与特点。《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传》,从民族、民主革命立场出发,重新评价施耐庵和《水浒传》,处处表现出利用小说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特色,虽不无牵强附会、反历史主义之处,然总体上是公允的、客观的,在《水浒传》研究史上应占有重要地拉。

上一篇:读新小说法 下一篇:月月小说·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