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708页(1761字)
《剿闯小说》、《新世弘勋》、《樵史通俗演义》及清初诸多杂史、笔记中人物。综合诸书所载,岩原名信,字不详,明季河南省开封府杞县人。妻汤氏,阀阅名门女,知书能诗。弟牟,县学生员。信举万历四十三年乙卯科河南乡试,与宝丰人牛金星为同年挚友。父李精白,甲科部属,任至兵部尚书,因称信为“李公子”。崇祯十三年河南旱蝗,斛粟万钱,民不堪命。信性倜傥,乃出家粟千石赈饥。饥民怀德,争颂“李公子贤”,遭时忌。会绳伎(马戏班艺人)红娘子反,掳信,慕信人品,强委身事之。信归,官绅合谋罗织为通贼,锢之县狱。红娘子闻讯来救,饥民响应,破城杀知县宋某,脱信于狱。信无所归止,乃毁家纾难,率红娘子及家乡子弟同投李自成义军。自成礼重之,改名为岩,置之左右。岩说自成少刑杀,揽民心,以争天下;造为“迎闯王,不纳粮”等谣词,令军民歌以相煽。饥民从者如流。以岩多有建树,自成授之中营制将军军职,后加都督衔。崇祯十六年三月,大顺军攻陷北京,岩严戢其部属,曾戒勿犯天启帝张皇后,派兵护卫杞县状元刘理顺宅第,又上疏谏自成四事。以此被近今史学家誉为大顺朝领导集团中最富于政治远见的人物。自成山海关之战失利,退回北京,李岩曾与刘宗敏、李过及明降将唐通连兵十八营于京郊拒敌。自成撤出北京,再败于定州,时豫东州县闻自成败多擒杀大顺朝所置官吏。岩见事态紧急,乃说自成愿以精卒两万往镇河南,以固中原。自成听信牛金星谗言,疑岩欲拥兵自树,乃令金星召之夜饮,伏兵酒筵杀之。自此大顺朝将相离心,不战而返西安,最终造成满清入主中国的严重历史后果。岩妻汤氏初于岩决意投闯时自缢,弟牟至此与岩同遇害。红娘子不知所终。这是李岩故事梗概。自李岩故事初由传说及小说家言进而被载入史籍《绥寇纪略》、《明季北略》、《国榷》及《明史》之后,史学界多信之不疑。惟据今人就文、史资料作交插研究,始疑其人为子虚乌有,其事迹是“层累地造成的”。它的沿进过程,乃初由“传说人”,进而成为小说作者笔下的“演义人”,再进而混入史籍成为“史籍人”。这三部章回小说就是李岩由“传说人”到“史籍人”的中介,李岩故事正是通过这三部说部书的层累塑造而形成基本轮廓。譬如李岩身世,《剿闯小说》叙及岩为河南开封府杞县举人,未叙及原名信及中举科分;叙及乡人称岩“李公子”或“李相公”,只字未提父名及职衔;在大顺军退出北京李岩被杀害时,叙及弟牟弘将军(这个名号是小说作者胡诌的)同遇害,但李牟来路不明。到了《新世弘勋》,李岩身世加详,它说:“河南开封府杞县有个李尚书的儿子名岩,也曾中过乡榜,平时做人极是疏财仗义。”是岩父职衔拈出之始,然何名、官何部尚书仍未敢悬拟。《樵史通俗演义》出,新的增益有四:李岩成了个“能文能武的举人”,与自成谋主、大顺丞相牛金星为乙卯(万历四十三年)乡试同年;岩父成了“甲科部属”,即进士出身;被杀的杞县知县有了姓名,小说多次称他“宋知县”;李牟已在兄岩投闯时露面,并说“也是个好秀才”。他如为《明季北略》所采至今脍炙人口的《李岩谏自成四事》、《宋献策与李岩议明朝取士之弊》及李岩之《劝赈歌》,皆可确考前二者乃《剿闯小说》作者虚构,后者乃《新世弘勋》作者悬拟。京郊战役及李岩兄弟被谗害,始作俑者亦为《剿闯小说》,并无史实依据。三部小说情节积累至此为止。至于谓岩“初名信”,乃“熹庙大司马李精白子”,及岩与红娘子的艳遇,三部小说皆只字未写,始见于吴伟业杂辑朝野记闻而写成的《绥寇纪略》。岩妻汤氏出现更晚,始见于约于康熙间成书的无名氏的杂记《梼杌近志》。惟所言皆无徵。精白为南直隶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人,与河南杞县无涉;精白二子,长麟孙,次鹤孙,无名信或岩者,且生平不类。为此,康熙《杞县志》及乾隆《颍州府志》、《阜阳县志》(清雍正间颍州升为府,改附郭为阜阳县),或特地撰文否认李岩其人,或特加按语予以辩证。综观李岩故事“层累地造成”的过程,由三部小说经《绥寇纪略》到《梼杌近志》,大约经过半个世纪时间;其为《明史》分纂毛奇龄等采录、删润及最后写定于《明史》,则共经历一个世纪之久。近今对李岩故事研究的这一新成果,尚在争议之中,未为定论,可备一说。参阅顾诚《李岩质疑》(载《历史研究》1987年第5期)、栾星《李岩之谜》(1986年7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