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疆民族辞典

汉族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民族辞典》第247页(896字)

我国的主要民族,由夏人、商人、周人、秦人等中原地区居民和四周的兄弟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不断互相融合,形成于汉朝初期,因而得名。绝大多数居住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华北、东北、华南。新疆现共有汉族5695626人,占新疆总人口的37.6%(1990年统计),仅次于维吾尔族。讲汉语,使用汉文,有5000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曾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涌现了大批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最早发明了火药、指南针、纸张、印刷术,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史着作和艺术遗产,建立了繁荣富强的汉朝和唐朝,对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汉族先民,早在上古时期,即和西域各部族有往来。至汉代,在西域建立政权,并开始屯田之后,即逐渐有汉族居民在新疆定居。汉晋时,就有许多陇右、河西的居民因屯垦戍边而迁居天山南北,北朝至唐初,吐鲁番盆地曾经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麴氏王朝高昌国。唐朝统一西域后,由于吐鲁番盆地、哈密平原、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的汉族居民很多,在政治建置上采用了与内地一致的“州、县、乡、里制”。清朝统一新疆后,驻守、屯田、经商、迁徒到天山南北的汉族不断增多。1933年,大批东北义勇军经过苏联转移到新疆,分驻乌鲁木齐、伊犁、塔城,后来都解散为民,其总数为2万多人,其家属不算在内。新中国建立以后,新疆的汉族人数迅速增加,其主要来源有三:一是建国初期进疆后复员转业的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将士及其家属和子女;二是支援边疆建设的国家干部、科技人员、熟练工人、知识分子和上海等地的青年;三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自发迁居新疆的甘肃、陕西、河南、四川等地的农民。古代西迁的汉族将先进的农耕和手工业技巧传入西域,留下了罗布泊发现的大量汉文简牍和吐鲁番出土的汉文文书,还有许多碑刻和古城遗址。新中国成立后支边的汉族则在国家机关、科研部门、文教卫生单位、工厂、农村中发挥聪明和才智,为保卫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一篇:回王陵 下一篇:新疆民族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