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军事学院建立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世界教育大事典》第976页(1412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西与同盟国结盟。1942年1月28日宣布与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断绝外交关系,同年8月22日,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并派5万名远征军到意大利作战。在意大利战场上,巴西军队暴露了三军之间缺乏配合、军事部门和工业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缺乏全国性合作的严重缺陷。因此,巴西军界产生了组织全国参谋部和全国安全委员会、加强军事研究和军官培训的设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此事正式提到了巴西最高当局的议事日程上,并决定由塞萨尔·奥比诺(César Obino)将军和炮兵司令科尔德罗·德法里亚斯(Cordeiro de Farias)共同筹划建立一所军事学院,具体建校任务由德法里亚斯负责。从1948年开始,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德法里亚斯建议创立一所以美国国立军校为参照模式,结合本国特点,以研究国内安全与发展为主的军事学院。1949年杜特拉(Gaspar Eurico Dutra)总统批准该建议,并于同年8月20日发布总统令,正式建立巴西军事学院。
学院是在美国军校顾问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任务是培训能在国家安全决策部门承担执行和参谋任务的高级军政人员,并研究新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学说。学院的突出特点是不但培养军事人员,而且也培养民事(非军事)人员,并把对民事部门的关心和研究作为学院的核心任务之一。正如该学院第二任司令胡亚雷斯·塔博拉所说的,军校的目的不但在于训练军官,而且也要训练所有那些有可能进入政府的人员。因此,学院毕业生中,民事人员越来越多。在1950年的62名毕业生中,民事人员只有16名,仅占毕业生总数的25.8%,但从1950年到1957年的7年间,总共1276名毕业生中,民事人员占了646名,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
学院建校的基本思想是:现代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国家的追求、团结和综合实力,故须尽最大的力量发展经济和克服国内不团结现象,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镇压国内的骚乱。这一理论后来成为1964年军政府上台和巴西长期军政府统治的主要依据。
学院招收具有大学学位或同等学力的军人、官员、议员、专家学者及其他专业人员。1966年考入军事学院的学员中有599名军人、224名特工人员、200名政府各部官员、97名地方政府官员、39名国会议员、23名联邦和州的法官,还有107名是教授、经济学家、作家、医生和天主教教士。学院的修业年限为1年,主要的课程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全国范围的实地考察,每年大约三四次,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有关国家发展与安全的现状、问题和计划,如新的水电计划、新的工业联合企业、全国钢铁工业、公民行动计划和新的战争战术等等。另一种是报告会和专题研讨会,研讨有关巴西的基本目标、实现目标的阻力和达到目的的方法等问题;涉及的学术范围很广,有政治、经济、军事、后勤动员、社会心理、情报与反情报、安全与发展理论等7类问题。学习结束时要交一份结业作业。作业分组进行,5~6人为一组,文、军职人员混合编组,任务是制定一份有关国家发展与安全的行动计划。学院的毕业生还组织了一个校友会;通过校友会,他们与军界、政界保持密切联系,并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出版《军事学院校友会通报》,是巴西政府社会思想情报最重要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