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古经》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9页(725字)

古代流传于波斯和中亚地区的琐罗亚斯德教根本典籍。音译《阿维斯陀》。意谓“知识”、“谕令”、“经典”等。本经在公元前阿契美尼德王朝末时就已形成,后在希腊亚历山大征伐波斯时被焚毁,仅存一卷。3世纪初安息王朝伏洛奇薜斯曾下令重新收集、整理,把口头流传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一直到萨珊王朝沙布尔执政时期才完成,编为21卷。7世纪时该书又遭到焚毁的厄运。现在保存的是9世纪以后用古波斯文帕拉维语(钵婆罗语)翻译和写作的若干分散经典的汇编《阿维斯陀注释》。该书分6部分:(1)耶舍那,即祭祀书。这是全书的主体,大部分为祭司向神供献祭品时唱的赞歌。其中一部分称为《伽泰》(又名《神歌》)的是经中最古老的内容,使用的是韵文体,与其它部分的文体明显不同,很多学者认为它是属于6世纪上半期或中期,甚至更早一些时期的作品。内容为琐罗亚斯德的生平及其教义,据说此为琐罗亚斯德本人亲自宣讲的记录,被教徒奉为日常颂读的课文;(2)维斯帕特,即众神书,又称小祭祀书,为有关各种守护神的赞颂;(3)维提吠达特,即驱魔书,记载一些宗教法术;(4)耶斯特,即赞颂书,对各种神祇和天神的颂辞;(5)库尔达,又称《小阿维斯特》,为较短的赞歌或祈祷书;(6)其它零星和片断的颂歌。此经包摄了波斯古代宗教神话、传说、历史、教义等内容,为研究古代波斯哲学宗教、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该经提出善恶二元论的思想,强调善最终战胜恶的愿望,并把历史进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对每个时期都做了具体的描绘,还提出灵魂不灭、善恶报应、末日审判等主张,对摩尼教、基督教的异端及希腊、罗哲学均产生过影响。该经在13世纪初译成梵文,后又被转译为欧洲多种文字,具有重要价值。

上一篇:波塞多纽 下一篇:《波斯人信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