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248页(585字)

一种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结合起来作为人们行为准则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一词由19世纪英国哲学家密尔(1173-1836年)首先使用,但功利主义思想则首先由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提出。他认为“自爱”(或“利己”)是一种逃避肉体的痛苦,寻求肉体的快乐,力图保存自己的生命,谋求自己幸福的情感。它是人类永恒的、普遍的本性,故道德必须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如果爱美德没有利益可得,那就决没有美德”。个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而“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很紧密地联系起来”则是真正的美德。因此,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要妨碍他人的利益。他认为,在现存社会中,因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但在将来的“理性王国”中,二者必趋于一致。他的功利主义思想旨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其伦理观念,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19世纪英国伦理学家边沁(1748-1832年)把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思想庸俗化,认为“效用原则”或功利是社会生活和道德的最高原则,宣称“个人利益是唯一的现实利益”,“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它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总和”,强调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即有利于全社会的。克思主义者并不一般否定功利主义,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而主张以广大劳动人民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革命的功利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