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泽满之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93页(705字)

【生卒】:1863—1903年

【介绍】:

日本近代哲学家。生于名古屋。1887年东京大学文科大学哲学科毕业后,入大学院专攻宗教哲学。同时执教于第一高等学校和哲学馆(东洋大学的前身)。后曾任中学校长、大学学监,讲授宗教哲学。他的着述收集在《清泽满之全集》中。清泽是形而上学者,主张现象即实在论,观念(即)实在论。清泽认为,不是实在的东西是实在的,而是观念的=实在的东西是实在的,就是说,观念的东西是实在的,实在的东西是观念的。所以,其观念(即)实在论是唯心主义的。清泽还认为,相对于观念的实在的某种实在是现象,而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均是现象。所谓现象是相对于本体而言的,所以,既有现象,就有本体,如果否定了本体,现象也就被否定了。这样,森罗万象的现象也就无法理解。因此,清泽主张现象与实在不是二元的,而是一元的。实在是现象的实在,现象是实在的现象。所以,他的现象即实在论,实际上还是一种唯心论。清泽的实在论,是依洛采的实在论为依据的。他认为,洛采的实在论,既不偏于唯心论,又不囿于唯物论,而是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总和,是科学与哲学的统一。他企图将自己的哲学,建立在洛采的实在论基础之上,结果只能是唯心主义。清泽还认为,哲学终结的地方,即是宗教事业的开始。宗教参与无限,而哲学则参与无限与有限双方。从而,对作为有限的我们来说,宗教是“感受”,哲学则是“追求”。他把宗教置于哲学之上,而他却认为,宗教虽然要求信仰,但决不是要求违背道理的信仰,如果信仰和道理相违背的话,应弃信仰而取道理。他很重视宗教本身的合理性,表现了他思想中合理的一面。在他那里,可以说宗教与哲学是一致的。

上一篇:《清净道论》 下一篇:倾向—潜在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