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罗亚斯德教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46页(3136字)
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流行的宗教。中国史称“袄教”、“火祆教”、“拜火教”等。公元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在波斯东部创立。
公元前20世纪,原居住在中亚地区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越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伊朗高原,创建了信奉多神,尤重火神,实行祭祀的宗教文化。前5世纪大夏国王维斯塔巴出于统治需要,冷淡当时颇有势力的传统波斯宗教,改为礼遇琐罗亚斯德,支持其创立的宗教。琐罗亚斯德(中文又译札拉图士拉),族姓斯比泰玛,出生于安息贵族家庭。据说他20岁出家隐修,10年后自称受神启示,对波斯传统多神宗教进行改革,创立该教。初传时处于窘境,信者寥寥,并屡遭迫害,42岁时遇维斯塔巴王后,琐罗亚斯德教得以发展,由波斯东部扩展到西部及邻近地区。前4世纪,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受到沉重打击,不久又重新恢复。在罗马统治时期,该教信仰的米特拉神(太阳神)已经遍布地中海地区。3世纪波斯萨珊王朝兴起,琐罗亚斯德教取得国教的地位。国王自兼教主,下令搜集、整理散佚的经典,编纂了《阿维斯陀》,明确了该教教义的具体内容。5世纪后,琐罗亚斯德部份教徒在玛兹达克领导下,进行了一场社会和宗教改革运动,并于491-529年在波斯和阿塞拜疆举行声势浩大的起义,最后被萨珊王朝镇压,因而失败。642年穆斯林大军战胜了萨珊王朝。伊斯兰哈里发开始对琐罗亚斯德教徒采取宽容政策,允许他们保持自己的信仰。但是不久就改变政策,采取武力等手段迫使琐罗亚斯德教徒改信伊斯兰教。
琐罗亚斯德教除在波斯、中亚等地广为流传外,还于6世纪初经西域传入我国汉地,北魏、北齐、北周、南梁统治阶级都支持或奉祀火天神,建造火袄神庙,设置火祆教祀官。北齐后主、北周皇帝甚至亲自“拜胡天”,“从事夷俗”,一时蔚然成风。隋唐两代,仍袭先朝遗风,一时为盛。唐东西两京都建有袄祠数所,寺庙内“商胡祈福,烹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可谓登峰造极。845年唐武宗罢黜佛教,火袄教也在僧数,受到牵连,还俗者达数千人。至宣宗时重开教禁,其势力远逊于前。五代、两宋,犹有余存,13世纪以后,不再见于中国史籍。
公元前4世纪形成,3世纪重新编纂的《阿维斯陀》(又称《波斯古经》)是琐罗亚斯德教的根本典籍。此经包摄了该教的教义、人物、颂歌、祈祷词、祭祀礼仪、驱魔仪式等各方面内容,系波斯古代宗教神话、传说、历史、理论的汇集。内容古老,引人注目。此外,用帕拉维语、波斯语、印度地方语或其它文字写作的《那斯克》、《宗教行事》、《创世记》、《伊斯兰的神学者》及《塞犍传奇》等书也是该教的重要经典文献,这些经典文献,阐述了该教的哲学、道德、分派和传播历史。
一般认为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是琐罗亚斯德教教义的最基本特点。善与恶两种道德意志,光明与黑暗两种力量构成了琐罗亚斯德教哲学思想体系和宗教理论体系的基石及发展线索。该教认为整个世界归根结底体现了善与恶两种意志,依此二者组成了世界两大王国或阵营,衍生出诸事诸物诸神等。就善方面而言,因善灵的作用及其创造力,产生了善王国的最高主神阿胡拉·玛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此神系唯一主神,为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体现了光明、生命、创造、善行、美德等美好的品质,代表了天则、秩序、真理等正义的力量。阿胡拉·玛兹达神还创造出一些僚神或守护神,它们分别是属于精神内容的忠直、公正、信约、胜利、宽大、贞节、安宁、教法、智慧、真言等意志或力量之神;和属于物质方面的日、月、水、地、风、空、星等实体之神,以及护畜神、役从神等。就恶的方面而言,同样因恶灵的作用及其创造力,产生了恶王国的最高主神恶魔王安格拉·曼纽(又称阿里曼),它是人格化了的黑暗、死亡、破坏、谎言和恶行的一切罪恶渊薮,拥有与诸善僚神或守护神相对的一切魔众。善与恶两种意志或力量怎样统一或转化呢?琐罗亚斯德教认为,它们是两种极端对立、不相容的势力,根本不存在也不可能统一或转化,双方始终处于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或运动之中,不是善战胜恶,就是恶取代善,两者只能取其一。该教宣称经过长期的反复较量和斗争,阿胡拉·玛兹达最终战胜安格拉·曼纽,即善胜了恶,光明代替了黑暗。阿胡拉·玛兹达成为光明和黑暗王国的主宰者,人间恩惠的施与者,末日的审判者和报应的裁判者,唯一的,最高的存在。多神论归结到一神论,二元论回到了唯心主义一元论。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二元论思想来自于波斯原始居民对世界和社会的一种看法,是严峻的高原环境和残酷斗争在人们思想的歪曲反映,代表了游牧为生,旦夕无常的部落和农耕为主,春播秋收的集团的两种不同认识。为了解决两元对立的矛盾,有些琐罗亚斯德神学家试图加以调和,从理论和逻辑上又假定了在他们之上有一个最高的实体——佐尔文(意为无限时间),佐尔文是阿胡拉·玛兹达和安格拉·曼纽这对孪生子女的父亲和主宰。这种理论在1世纪安息王朝时被视为异端而加以排斥,但它一直以伪装形式流传下来。
在善恶二元论的指导下,该教勾画了世界发展的进化过程。认为世界发展为四个时期,每期3000年,共1.2万年。头3000年为善神阿胡拉·玛兹达创造的不赋以物质,只有精神的世界,一切事物皆为静止不动,永存不朽;次3000年物质被创造出来,火被赋予崇高的地位,称之为无限光明。用泥土塑成的伽王玛特“原人”的人类始祖也在此时出世,但不久就受到恶魔攻击而死去,但其种子却被保存下来,40年后生下了人类最早的一对伴侣。9000年时善神最终战胜了恶神。琐罗亚斯德也按神的旨意降临世间,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曙光,人类在他的“真宗教”启示下,步入了光明的历史。最后3000年,琐罗亚斯德统治了世界,一切魔众都被彻底肃清,一个充满光明、公正和真理的世界被真正建立。该教强调人是命运的主体,有选择自己命运的自由意志。人人都有善恶思想、语言、行动三类,从善者可进入天堂,行恶者将堕入地狱。每人死后,其灵魂在死者头部附近停留4天,检查、回忆一生的行为,第四日后接受审判,以决定进入天堂或堕为地狱。宣扬了善恶报应、灵魂转世、末日审判的宗教世界观。
琐罗亚斯德教的哲学宗教思想充满了伦理学的道德内容,其所强调的善恶二种意志都是基于现实世界的种种现象,而阐发的经世致用学说,为宗教目的而建立的。严格地说它的思辨程度是很有限的。但是该教主张事物矛盾双方处于斗争和运动的过程中,具有一种积极的因素,然而又反对矛盾能互相转化表现了机械、片面,缺乏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特点。该教在推崇善恶两种势力斗争中,将最后的结果归之为或善或恶两种精神力量,并称之为世界的本原,因此实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观点。
该教在波斯受到重创后,一部份教徒仍留在波斯本土继续保持他们的信仰和生活习惯,据本世纪70年代统计,约有117000多人,分布在波斯南部耶斯德和格尔孟等地;另一部份从8世纪初迁至印度西部海岸古甲拉特等地区,他们保持着琐罗亚斯德信仰和生活习惯的同时,又受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据80年代统计约有10万人。
琐罗亚斯德教的史料在中国南宋以前的史书中多有记述,近代起我国学者对此已有过多种着述和研究成果。国外对此研究也一直不绝,有多种专着问世,欧美学者一般将该教研究划入伊朗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