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83页(307字)

道教派别之一。因以《洞真上清经》相传承而得名。此经法强调以存思为主,而不主金丹术。据南朝梁代陶弘景《真诰叙录》及唐代李渤《真系传》(载《云笈七签》卷5)等有关资料记载,《上清经》为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扶乩降笔,由杨羲用隶书写出,传给许谧和许翔,翔传其子黄民,黄民以付朗及朗弟马罕。宋明帝时,殳季真从马家得之。明帝思弘道教,于太始三年(467)筑崇虚馆供养陆修静,遂以殳季真所取得《上清经》付与陆。后陆修静又授南朝齐代兴世馆主孙游岳,孙游岳授梁代陶弘景,陶弘景是该派承前启后之关键人物。后历隋、唐、五代、宋各代,与天师道、灵宝派并行于世,至元代归并于正一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