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12页(694字)

【生卒】:1021—1086

【介绍】: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荆公。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少习儒学,“有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签书淮南判官。庆历六年(1046),任大理评事,旋外调鄞县令,有政绩。此后,相继任舒州通判、常州知州等职。嘉祐三年(1058),改任江东提点刑狱,四年(1059)春入京,任三司度支判官,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改革方针。六年,知制诰;八年,服母忧。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授翰林学士;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实施变法,相继行均输、青苗、免役等法。因触犯大地主、大商人利益,备受保守派攻击。熙宁七年辞职,知江宁府。八年,以“同平章事”起复。九年,再度罢相,判江宁府,次年去职,隐居钟山。元祐元年(1086),哲宗即位,废除新法。同年卒。他强调为文要有补于世,同时也注重文学自身特点。其散文大都有关政治、学术,立论识见高远,明确果断;风格矫健老练,精悍严峻。《答司谏议书》、《读孟尝君传》为传诵名篇。其游记文学如《游褒禅山记》,常有关于社会人生之思考,颇具启发性。早期作于政治、时事、历史、学术无不涉及,感情充沛,瘦硬雄直。然少形象、比兴,又多具政论性,于宋诗向议论化方向发展颇有影响。后期多抒情写景小诗,构思新颖,字句精审,艺术性极高,被称为“半山体”。学术着作亦丰,熙宁八年(1075)上《诗》、《书》、《周礼》新义,意在为变法制造舆论。元丰五年(1082)又进《字说》。晚年益研习佛学。有《临川集》100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