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267页(754字)

①刻于石碑之儒家经典。始于东汉迄清代,举其要者,凡七次。(1)汉石经。熹平四年(175)始刻,又称“熹平石经”。由着名书法家蔡邕用隶书一体书写,因称“一字石经”。刻《周易》、《尚书》、《鲁》、《仪礼》、《春秋》、《传》、《论语》等(据《隋书·经籍志》),立洛阳太学前,现存残石。(2)魏石经。刻于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8),又称“正始石经”。用籀、篆、隶三体书写,因称“三体石经”。刻《尚书》、《春秋》及《左传》半部,仍立洛阳太学前,现存残石。(3)唐石经。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始刻,开成二年(837)告成,因称“开成石经”。刻《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十二经,立长安国子监。现石碑基本完好,存西安碑林。(4)蜀石经。后蜀广政元年(938)始刻,广政二十八年(965)完成,因又称“广政石经”。刻《孝经》、《论语》、《尔雅》、《易》、《诗》、《书》、《仪礼》、《周礼》、《礼记》、《左传》十经。经文据“开成石经”,增入古注。刻石立成都古经堂。以上四次刻石,因在雕版印刷普及之前,书籍难得,传抄常有讹误,刻石为经文提供范本,方便学子抄录、校正、阅读,影响较大。(5)北宋石经。宋仁宗时用隶、篆二体书写,因又称“二字石经”。(6)南宋石经。又称“宋高宗御书石经”,宋高宗时刻。(7)清石经。清代乾隆年间刻。关于石经研究,如源流、文字、考释等,有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八《经说》、清代顾炎武《石经考》、万斯同《石经考》以及近人衡《汉石经集存》、张国淦(gán赣)《历代石经考》、可供参考。②佛经亦有刻石者。如着名的房山石经。见“房山云居寺石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