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339页(434字)

儒家政治思想。“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礼治”,即“为国以礼”(《论语·先进》)。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顺从)。”(《论语·为政》)意思是,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刑罚来管理、约束人民,只能使人免于犯罪,而不能使他们有廉耻之心;如果用伦理道德来引导人民,用礼来约束人民,不仅可以使人有廉耻之心,而且还可以使人民真心顺从。儒家自孔子起,即提倡礼治,要求上自天子,下至诸侯、卿、大夫、士等统治阶级各层,都要“约之以礼”(《论语·雍也》),“立于礼”(《论语·泰伯》)遵守礼制,各安其位,不得僭越。荀子“隆礼”,更把礼推崇到极点。认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千百年来,“礼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治国之本和儒家基本政治伦理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思想都发生过重大影响。

上一篇:礼记 下一篇:礼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