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
书籍: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519页(323字)
官名。县行政长官。《周礼》地官有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春秋时,县邑之长或称宰,或称尹、公、大夫,其职同。秦代设县令(县民万户以上者)或县长(县民万户以下者),均由朝廷任命。汉代承秦制,若县为列侯食邑,则置相以代县令。西汉末年,王莽改县令、长为县宰。魏、晋、南北朝大体因袭秦、汉之制,惟长官一律称令。隋代县有令有长。唐代县分七等,长官均称令,其等级也随之各别。京城所在之赤县令为正五品,而下县令则从七品。宋代往往派京官出掌一县之政,称知某县事,简称知县,如有戍兵驻县者,知县或县令兼管兵事。元代每县置达鲁花赤1人,以蒙古或色目人充任;又置县尹1人,以汉族人充任,同理一县之事。明清县长官一律称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