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961页(508字)

书画作品上作者自题的姓名字号、创作年月和赠送对象的文字。也称“题款”、“署款”。最初,款识指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史记·孝武纪》载:“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毋款识。”《汉书·郊祀志》云:“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颜师古注曰:“款,刻也;识,记也。”此外还有三说:(一)款是阴字凹入者,识是阳字挺出者。(二)款在外,识在内。(三)花纹为款,篆刻为识。以上均见《通雅》卷33所引。用于书画,始自北宋。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说:“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因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仍为滥觞。”清代钱杜《松壶画忆》云:“画之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纪之,然犹是细楷一线,无书两行者。惟东坡款皆大行楷,或有跋语三五行,已开元人一派矣。元惟赵承旨犹有古风,至云林不独跋兼以,往往有百余字。元人工书,虽侵画位,弥觉其隽雅。明之文、沈,皆宗元人意也。”款识作用在于抒发情感,发挥画意,使诗、书、画三者之美熔于一体,整个画面丰富多姿,出神入化,形成中国画举世瞩目的艺术特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