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049页(314字)

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又称廷试。汉代对各地举荐的贤良文学之士,皇帝亲以策问、对策、射策等方式考核,此为后世殿试之始。唐代武则天天授元年(690)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开科举制殿试之先例,但尚未成为定制。宋太祖开宝六年(973),主考官李昉用情取舍,下第者不服,太祖于讲武殿以赋复试,录取者皆赐及第,自此殿试遂为常制。元代称殿试为御试。明、清两代,会试中选者再行殿试,考策问,录取者统称进士。分三甲出榜:第一甲取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第一名俗称传胪;第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