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行政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10页(652字)

西周后期国人暴动推翻周厉王以后所形成的非常政治局面。周厉王由于实行“专利”和采取高压政策,引起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周厉王仓皇出逃彘邑(今山西省霍县)。太子静隐匿在召公家里不敢露面,周厉王也不敢回都城镐京,因此在最高权力出现空缺的情况下形成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关于“共和”历来有两种说法。《史记·周本纪》说:“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认为国人暴动后由召公和周公共同行使政权,所以才号称“共和”。另外,《竹书纪年》说:“〔厉〕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或谓“共伯和干王位”。《竹书纪年》是晋朝时所发现的魏国史书,它关于“共和”的说法比《史记·周本纪》的说法较有根据,应当是可信的。共伯和即卫武公。卫是姬姓侯国,是周初所封的大国之一。卫国的国君后来常居于共(今河南省辉县),故称为“共伯”。他在诸侯中很有威信,在王室最高权力空缺时被诸侯拥戴摄行天子职务。而召公、周公都是周王朝中时常在厉王左右的重臣,从国人曾经围困召公的家的事实可以说明他们在民众中并没有威信,不能担负起平息国人愤怒、维持周王朝统治的重任。共伯和摄行天子事即所谓的“共和行政”,它从公元前841年开始。共和十四年,厉王在彘邑死去。太子静这时已经在召公家里长大成人,于是共伯和让太子静继承王位,是为周宣王。共伯和又归国于卫,“共和行政”的局面至此结束。“共和行政”是周王朝统治者为了解救国人暴动所带来的政治危机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它从侧面反映了人民起义的深远影响和强大威力。

上一篇:国人暴动 下一篇:平王东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