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515页(783字)
世界近代史上的“东方问题”指土耳其帝国开始衰落后,欧洲列强(英、法、俄、奥等)瓜分土耳其“遗产”的国际斗争,以及土耳其统治下的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东方问题”形成于18世纪末(起因可追溯到16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才基本解决。庞大的土耳其帝国是军事征服的产物,17世纪起开始衰落。欧洲列强乘机相继侵入,土耳其治下各被压迫民族也展开解放斗争。“东方问题”由此发生。主要可分三个方面:欧洲列强为瓜分土耳其而展开的斗争;土耳其治下各被压迫民族与土耳其统治者和外国干涉者之间的斗争;土耳其苏丹政府与外国列强间的斗争。矛盾主要集中于两个地区:巴尔干半岛以及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平原。18世纪末相继发生两次俄土战争,因英国在1787—1791年战争中插足干涉,造成1791年“东方危机”,使东方问题形成。此后一个多世纪中多次发生东方危机和战争。1821年希腊发生反土耳其起义,英、俄、奥等国借机卷入,形成20年代“东方危机”。1831年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起兵反对土耳其苏丹统治,又产生30年代“东方危机”。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是规模最大的东方战争。1875年巴尔干半岛人民发动反土耳其统治的起义,又引起1877—1878年俄土战争和70年代的“东方危机”。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东方问题”更趋复杂尖锐。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库”,发生两次巴尔干战争,后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期间和战后,列强继续在“东方问题”上作各种交易,直到1923年洛桑条约签订,列强承认土耳其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东方问题”基本结束。但该条约规定黑海海峡地区为非武装区,损害土耳其国家主权。1936年《蒙特勒公约》承认土耳其对海峡的主权并确认海峡通行和航运自由的原则,海峡问题才基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