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29页(2892字)
【生卒】:1802—1885
【介绍】:
法国着名作家,积极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15岁时以长诗《读书之益》应征,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褒奖而初露头角。青年时期政治上同情保皇党,赞成君主立宪制。1822年在与长兄共同创办的《保守文艺双周刊》上发表《颂诗集》,公开站在古典主义一边,歌颂波旁王朝复辟,两次获得国王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1824年后,目睹波旁王朝的反动,政治上转向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并在文学上反对为专制制度辩护的古典主义。1827年发表《克伦威尔·序》阐明浪漫主义文艺理论,成为浪漫主义宣言。1829年写作诗集《东方吟》,进一步捍卫“艺术自由”。1830年写作反映7月革命前夕人民不满复辟而向往社会变革的《爱尔那尼》一剧,宣告浪漫主义文学取代古典主义文学在法国的全面胜利。1831—1840年陆续发表四部抒情诗和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等作品。1843年因爱女溺死和《卫戌官》一剧上演失败的双重打击,搁笔沉默达10年。1848年6月革命,特别是1851年。拿破仑第三政变后,成为资产阶级共和主义者,文学创作开始走向现实主义。1851—1870年参加共和党人反对路易·波拿巴政变起义失败后,被迫流亡国外。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第三垮台,他返回祖国,投入抗敌救国的战斗。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发表言论捍卫公社。1872年写作《凶年集》谴责凡尔赛政府对巴黎公社的残酷镇压。1885年逝世,共和国为他举行国葬。雨果一生写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戏剧。主要人学着作有:《欧那尼》、《国王取乐》、《玛丽蓉·德洛麦》(原名“黎赛留执政时期的一场决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雨果生活的时代,正是法国从自由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在复杂激烈的阶级斗争中,他作为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其世界观是矛盾的。他指责资本主义的不正义,而批判的尺度不过是以仁爱万能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他维护被压迫民族的尊严和自由,对欧洲封建君主,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表示愤慨并控诉,但却不理解民族奴役和殖民战争的阶级根源;对劳动人民充满同情,但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很不理解,在社会改革的途径上,表现为通过道德感化来消除社会疾苦的幻想。雨果确信:仁慈博爱是提高个人道德和医治社会疾苦的力量,一切受难者在永恒爱的光辉照耀下,均可得救,魔鬼终将重归天使的行列。按照雨果的看法,人类法则与上帝法则是一致的,上帝的法则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在实现和平的事业中,博爱是协助上帝的一种最好方式。但他也强调和平的首要条件在于获得解放,宣称要和平,但不要卑躬屈膝的和平。他的世界观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天主教、泛神论及空想社会主义影响有密切关系,实质上是一种阶级调和论。尽管他一生中政治上犯有不少错误,但总体上看,他继承和捍卫了1789年法国革命以来的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传统,成为文学上和政治上的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卓越代表。
(1)人有兽性也有灵性 雨果指出,基督教首先把最重要的真理指示给人说,生命有两种,一种是暂时的、尘世的,一种是不朽的、天国的。如同他的命运一样,人也是二元的,在人身上有一种兽性,也有一种灵性,有灵魂,也有肉体。由于基督教把诗引向真理,近代诗艺会感觉到造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美的,而是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共处。诗艺将开始像自然一样行动,在它的创造中,把肉体赋予灵魂,把兽性赋予灵智,又使他们不相混。宗教的出发点总是诗的出发点,二者互相关联。
(2)以仁爱代替暴力 雨果认为,困苦迫使人民去犯罪,去堕落。监牢掠夺了他们的儿子,妓院掠夺了他们的女儿。在法国每年砍的人头太多了。取消刽子手吧,用80个刽子手的薪金,可以酬劳600个小学教员。为人民想想吧,替孩子设立些学校,替大人设立些工场。在雨果看来基督慈祥的训诫的光辉终将普照法会的领域。在未来的日子里,犯罪会被视为一种疾病,为了医治这种疾病,人们用医生代替法官,用病院代替监牢。人们在使用烙刑的地方涂上油膏,用仁爱对待犯罪行为而不使用暴力。用基督十字架代替绞刑架,这就是一切。
(3)为了穷人,施舍吧 雨果认为,施舍是祈祷的姐妹,是为了赐福于家庭的上帝。施舍算是在天国留下一笔财产,并可以使穷人看到富人的宫殿时,眼中少些妒忌的神情。施舍可以成为善人,得到上帝的抚爱。
(4)诗人要忠于人民 雨果认为,在酷烈的天宇下,一个横遭屠杀的民族,在暴君的统治下呼求和呻吟时,诗人应是暴君的裁判者,愤怒的诗神要用铁的手腕将暴君绑在王座上,用可耻的王冠为他们打一副囚犯的铁环,撵走他们,在额头上铭刻上后辈将会读到的谴责的诗行。诗神要效忠于手无寸铁的各国人民。
(5)爱是人类的希望 雨果认为,没有无休止的悲哀,不能医治的创痛和永恒的地狱。地狱变乐园,这是地狱的任务。时候到了,希望吧!重新燃起已经熄灭的灵魂!相爱吧!因爱是神圣的热,是真正的日光的火。这阴沉的宇宙,需要升华,万物升华通过火,人类升华通过爱。这时上帝将使被剥夺人权的贱民世界,回到最高天使的世界。未来的光明世界将不再有士兵,不再有国界,整个宇宙是一个统一的家庭。城市里、乡村里,一片欢宴的景象!天庭不再有地狱,法律不再有牢房。爱是人类的希望。
(6)人道主义是更高的原则 雨果认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他的《九三年》叙述了1793年法国旺岱省农民在保王党煽动下发动叛乱反对共和国政府的事件。叛乱头子朗德纳克侯爵在被迫退却时,为了营救被困在他下令纵火焚烧的一个城堡中的三个儿童,使自己落入革命军之中。革命军的司令官郭文,被朗德纳克的人道主义精神所感动,私自将他释放。政委专员西穆尔登执行革命法庭的意志,将郭文判处死刑。但西穆尔登心中也有矛盾,因此,在郭文被绞死的同一瞬间,西穆尔登也开枪自杀了。拿着屠刀的人变成了一个光明的天使。朗德纳克用一种牺牲的行为赎回了他种种野蛮行为;他给自己签发了赦罪书。难道宽恕自己的权利还不存在吗?从今以后他是一个可敬的人了。
(7)自由是人类的第一需要 雨果认为,历史上第一个奴役制度,就是边界。边界对君王有利,划分边界是为了便于统治。君王需要军队,军队需要战争,否则,他们便失去了生存的价值。要消灭军队和战争,首先得消灭专制,取消边界,实现和平和自由。令人遗憾,为此,还需要最后一次战争。人类的第一需要,第一权利,第一义务,是自由。我们要人民自由地生活,耕种,买卖,劳动,说话,爱和思想,我们大陆的共和国,欧洲的合众国,总之,和平是结果,自由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