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马克·吐温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40页(1814字)

【生卒】:1835—1910

【介绍】: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生长于密西西比河畔的小城汉尼拔。12岁丧父,13岁辍学,后当排字工人,并开始学习写作幽默小品。18~20岁出外漫游,曾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1861年随兄赴内华达,试图在经营木材业与矿业中发财致富,均未成功。转而以写文章为生。始为当地报纸撰写轶闻趣事,很受欢迎。1863年2月开始用“克·吐温”作笔名。1864年他的幽默小品《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在纽约一家杂志上发表,该文以特有的幽默风格,加上突出的运用口语的文风,使他全国闻名。1866~1868年他作为特约通讯员曾去过檀香山、欧洲和中东,并将自己所写的通讯编集成《傻子国外旅行记》出版。1872年后,马克·吐温把主要精力用于写作,有时也公开演讲;《艰苦岁月》(1872)记述早年西行的经历;与查·沃纳合写的《镀金时代》(1873),讽刺金融界及政界的弊端;《汤姆·索耶历险记》(1876),叙述顽皮的童年生活,为任何年龄的读者所喜爱;《王子与贫儿》(1881)和《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都是以英国为背景讽刺封建制度和宗教的长篇小说;《密西西比河上》(1881),生动地描写了河上生活;《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5),是他名垂青史之作。以后,马克·吐温深受读者推崇,他直言不讳,广见博识,善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写出对人类的爱与憎。1894年他经营的出版公司破产,投巨资赞助的排字机设计也告失败,为了还债他出国演讲。旅欧的5年,他出版了《傻瓜威尔逊》(1894)、《贞德传》(1895)、《赤道旅行集》等。1900年他返回美国后,发表了许多时论作品,对社会问题经常发表坦率、尖刻的意见,如《给在黑暗中的人》(1901)、《战争的祈祷》(1905)、《神秘的来客》(1916)等。晚年最重要的着作是他口授、由他的秘书笔录的《自传》。马克·吐温的创作时期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期,正值美国从垄断前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期。作者站在小资产阶级激进派政治立场,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对美国资本(帝国)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讽刺和批判了美国资产阶级社会中普遍追求暴利的风气以及政府机构的贪污和腐败;他同情劳动人民的贫困和所受的压迫,并猛烈攻击反动的天主教会;他反对美国发动的一切侵略战争,同时反对国内对黑人的种族欺压。但是,他虽然逐渐看出美国“民主”的虚伪并加力批判它,却又对所谓“民主繁荣”存有一丝幻想;他虽然对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表现了极大的愤怒,却又举足无措,流露出严重的悲观主义。他晚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神秘的来客》,突出地表现了作者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及这思想在现实面前的破产。

(1)奴隶主丧失人性 马克·吐温面对着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逐渐看出美国“民主”的虚伪。他在作品中借痛斥奴隶主丧失人性,来批判现实社会。他认为,是奴隶制度使奴隶主丧失人性。奴隶制度使奴隶主成为“享受特权的阶级”,成为“贵族阶级”,使这些“占有者生来就自以为是人上之人,积时累日,早已习与性成了。”他认为,奴隶制度使奴隶主高高在上,从而使他们感觉迟钝,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并丧失了人性。

(2)战争违背博爱的精神 马克·吐温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对于19世纪末美帝国主义发动的掠夺殖民地的血腥战争,他着文给予深刻揭露。他认为,战争违背了“博爱”的精神,违背了基督教“爱你的邻居”的精神。他斥责非正义战争是“我们年青的爱国志士”同另一方“他们的爱国士兵”的互相残杀,是此一方把彼一方“赶出家园”,他借上帝名义,呼吁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爱自己的“邻居”,维护和平。

(3)君主政体摧残人性 马克·吐温认为,君主政治没有民主,君主政体剥夺了人们的投票权,制定出“那种惨无人道的法律”,实行君主政体是对人性的摧残。马顾·吐温认为,“事实上,古今一切民族的大才大智,都是英雄辈出的来自那人民之间的,也只能出身于人民大众之间——绝不会是出身于那些享受特权的阶级”。因此,他认为,人民大众有自治的能力,尽管君主政体摧残人性,也泯灭不了人民的自治要求和能力。他认为,人民终将达到“自治”的目的。

上一篇:比昂松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